北京2008年奥运会培训计划启动 受训人数大约20万
奥运培训计划详情公布
2005年4月8日,北京奥运培训工作协调小组成立,为期四年的北京奥运会培训计划正式拉开大幕,将为20万直接参与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筹备与运行工作的人员提供全方位培训。
这20万工作人员包括付薪工作人员、志愿者、合同商工作人员以及国内技术官员等四类。其中,十万之众的志愿者是全社会最关注的热点。据北京奥组委介绍,专门负责志愿者工作的部门已经成立。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也有了明确界定,即专指由北京奥组委直接或者委托招募,需要制作奥运会或残奥会身份证件,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在奥组委指定的时间和岗位工作,承担相应岗位职责,接受北京奥组委管理,义务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服务的人员。
初步预测,赛会志愿者总数为8至10万人,专业志愿者和普通志愿者约各占一半,其中,直接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的志愿者预计6万余人,直接为残奥会服务的志愿者预计2万余人。
作为北京奥运培训工作协调小组成员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培训20万工作人员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培训者的培训环节。”他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奥运会培训讲师团,讲师团成员包括奥运文化知识专家、文明礼仪专家和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讲师团的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各大高等院校的名嘴教授,文化体育界的知名人士,也可以是社会的普通市民。”他说,讲师团可以分为若干小组,深入到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进行培训。“他们既要能面对北京奥运会的高级官员,也能面对社会大众。”
培训对象包括付薪工作人员、志愿者、合同商工作人员以及国内技术官员
通用知识培训:主要是上岗培训,奥运会、残奥会的通用知识、奥林匹克知识和各竞赛项目知识,以及筹备、组织、服务奥运会需要的其他基本知识和规范要求。
培训阶段包括:
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为培训工作全面展开阶段。
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为场馆化和测试赛培训阶段。
2008年5月至9月上旬为赛时运行培训阶段。
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底为赛后总结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