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6日,一件令人新奇的事发生在广州奇石根雕展上,本来是一个奇石根雕的展示会,入口处却出现了一个6米多高的南瓜搭成的塔,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张宝卫:“大不大?”
顾客1:“哎呀,真的好重,你送给我,我都抱不动!”
顾客2:“没见过这么大的,真的没见过这么大的,包括这个字也是挺特别的。”
张宝卫:“这个是最贵的,写着“吉祥如意”这个,最起码要卖2000元以上,它能放到一年多。”
顾客2:“肯定不是买来吃的,买来吃买田里的那种就行了嘛。”
他就是南瓜塔的主人张宝卫,他的南瓜因为外形巨大,还能长出各种图案和文字,被展会主办方看中,受邀来给展会宣传造势。
展会工作人员 徐业勤:“张先生的大南瓜这就是一个吸引人流的地方,而且它比较稀有,所以我们就邀请张先生过来做一个南瓜塔。”
展会借南瓜造势,张宝卫也利用展会给自己的南瓜扬了名。其实他的南瓜并不愁销,一个卖上几千元也是常事,仅4年时间,他就靠南瓜赚下了300多万元。
市场商户 刘金亮:“挺有创意,别人想都没有想过的东西,他就可以做出来,他脑壳里面就是有东西,这个你不得不佩服他。”
张宝卫最初结缘的并不是大南瓜,而是一种造型奇特的小南瓜。张宝卫1986年从河北农村来广州闯荡,一直在水果批发市场做生意,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他在水果批发行业逐渐站稳了脚跟。
市场商户 刘世昂:“应该说他在市场上来讲,他是带头人,人家没有的他有。”
2001年4月,张宝卫到外地考察进货,在一个经销种子的朋友那里,他有了意外的发现。
张宝卫:“翻看他的资料,觉得他的小南瓜很奇特,市面上没有,以前在商场里见过塑料的,假的,我说是不是真的有这个种子。但是我们是做水果批发的,不是搞这一行的。”
朋友告诉张宝卫,这种小南瓜是刚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外形奇特、颜色鲜艳,主要以观赏为主,因为尚属新鲜事物,很多人怕种植开发有风险不愿购买,但张宝卫却对这种小南瓜动了心。
张宝卫:“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里有时候要摆设的东西,假的多,塑料的多,这个东西呢,实际上它是新鲜的东西,鲜活的东西,特别漂亮,特别好看,这个东西我们分析肯定有市场,价钱又不是很贵。”
张宝卫觉得,用南瓜作装饰品在广州还很少见,小南瓜漂亮的外形会吸引不少顾客,如果抢在别人之前推出,效益应该不错。他决定引进这种小南瓜试试看,主意拿定后,他却没有马上行动。
张宝卫:“因为我们有几十个品种,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就弄全,所以我们跑遍了经营世界种苗的好几家公司。”
观赏小南瓜有几十种造型,每类造型都有不同的种子,张宝卫搜罗了各家种子公司,以每粒1元的价格引进了30多个品种、5万粒种子。他找到广东阳江的一个种植基地,签下了40亩小南瓜的代种合同。7月底,小南瓜逐渐长大成熟了。就在采摘上市的前一周,张宝卫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场灭顶之灾突然降临了。
种植户 彭志海:“整个基地整个农场的大棚都吹翻了。”
记者:“当时吹落的瓜大概有多少?”
彭志海:“那个瓜大概有几万斤吧,就是成品来说。”
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席卷了种植基地,已经成熟的小南瓜全部被毁于一旦,张宝卫的梦想也被彻底打碎了。
张宝卫:“损失当时真的特别惨重,就是说哭又哭不出,笑又笑不成,就是那种感觉,很难受的,就像地震一样。”
老天和张宝卫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反复思索,不服输的他决定再赌一把。
张宝卫:“拨款让他再重建,为什么重建呢,因为我看中了市场,本来它长势不错,并不是说技术有问题,从种植技术没问题,他种植技术确实很过关的,是自然灾害,所以说不能为自然灾害把我吓唬住。”
张宝卫拿出做水果生意的20万元积蓄,帮彭志海重新建起了种植大棚,并再次引进了5万粒南瓜种子,连同自己的希望一起播种了下去。2002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张宝卫终于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张宝卫:“总是放在口袋里,爱不释手,那种情景不只是老板开心了,工人都说,老板能不能给我两个,我拿回家里做一个纪念好不好,我说可以,因为你们也辛苦,因为我们第一次受到台风的影响,后来种出来,大家都是喜悦的心情,那种心情真的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张宝卫在工艺品市场租了一个门店,把目光瞄准了来购买家居装饰品的人群。他把小南瓜定为每个5—10元,让小南瓜在高档工艺品成堆的地方争夺客源。为了吸引顾客,他在小南瓜的名字和配饰上动起了脑筋。
张宝卫:“这个是五福瓜,名叫花开富贵。”
顾客:“好像一个帽子一样。要是放点钞票进去,就更好了。”
张宝卫:“你看这个,这个像天鹅。”
顾客:“是天鹅和癞蛤蟆的结合体。”
张宝卫:“你再看这个,这个更靓了。放你办公桌上办公也办得好。”
顾客:“真的不相信是真的。”
记者:“你为什么要买呢?”
顾客:“漂亮了,奇特。贵精不贵多嘛。”
顾客:“可不可以送一个给我,老板。”
张宝卫:“好的,祝你开心了。”
仅4个月时间,张宝卫的10万个小南瓜就销售一空,赚到了70多万元。此时他却突然决定,削减小南瓜的种植量。
张宝卫:“卖的好呢,肯定有很多人要跟风,所以这样呢,我们要减量,我们寻求新的品种。”
张宝卫经过多方考察,发现有一种美国产的巨型南瓜种子刚刚上市,这种南瓜最大的可以长到300斤,观赏性更强,售价高达几百元,在国外十分风行。张宝卫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巨型南瓜的开发上,推出自己的高档产品。
张宝卫:“阿海,瓜熟了没有?长势好不好?”
彭志海:“进来看看。”
张宝卫:“不错嘛,这个有多重?”
彭志海:“这个大概有60来斤。”
张宝卫:“搬不动,至少有80斤。再看看那个。”
别看现在张宝卫的巨型南瓜品质不错,可当初试种时,结出的南瓜却令他大失所望。
彭志海:“种出的大南瓜就是半圆形的。”
记者:“为什么是半圆形的?”
彭志海:“因为大南瓜这个重量很大,不像这个小南瓜在藤上长的,坐下来的时候呢,这个大南瓜全部压下来,底部就是平的,看外形外观,你现在这个半圆南瓜,都没人问津了。”
张宝卫的冒险再次以失败告终,可这一次,他毫不犹豫地决定重新试种。他和种植户经过认真观察研究,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张宝卫:“就是南瓜长到两三斤的时候,就是这么大的时候,我们用这个绳子,就是说从瓜蒂把它绑住,让它悬地10到20公分,等到十斤八斤的时候,这个绳子松开,慢慢地放下来,这个瓜呢,一般的情况下,长的形状就现在这样了,长得很漂亮了。”
记者:“已经成型了。”
张宝卫:“对,已经成型了,就是说放的时候,还有要求,为了防止把底下搞坏,我们这里,你看没有,搞了一个泡沫板垫。”
2002年底,张宝卫的巨型南瓜成熟了,他按照个体大小,把单价定在400-600元之间。这一次,他没有运往工艺品市场,而是带着南瓜上了酒店,直到现在,酒店还是购买巨型南瓜的主要客户。
张宝卫:“南瓜现在怎么样?怎么上面这么多伤痕?”
酒店经理 关韶忠:“顾客都以为这是假的,不相信是真的,所以都来用指甲掐一下试试真假。”
张宝卫:“搞得很惨了,过几天你们车去我那里再拉几个。”
酒店经理 关韶忠:“因为很多人都没有见过,都很喜欢,特别是小朋友,节假日很多人专门过来看大南瓜,对我们酒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巨型南瓜成了吸引顾客的招牌,各大酒店争相效仿,首批1000个产品全部售出,卖到了50多万元。2003年4月的一天,一个在酒店见过巨型南瓜的人给张宝卫打来电话,使巨型南瓜的价格继续攀升。
顾客 曾广梯:“那个南瓜是光秃秃的,没字的,后来觉得送给朋友,在里面搞几个字有点图案,那个效果就更好了。”
张宝卫:“当时我想,要贴字很容易,但是长出来字应该是很难的。”
让南瓜长出字来,这个难题让张宝卫很是苦恼。有一天,他突然有了灵感。
张宝卫:“有一次,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就想,手上有伤疤,后来想,假如这个南瓜上面,把它划伤了以后,会不会也长出一个伤疤出来呢。后来我就跟阿海讲,你把字刺上,他说刺烂了,损失很大的,我说没事,刺烂了由我张宝卫埋单了,你不用怕了。”
然而张宝卫的这一突发其想,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
彭志海:“一开始控制不了这个瓜,刺这个瓜的时间,好像这个瓜太嫩了,刺的不行,太老了刺的不行,再一个来说呢,就是这个瓜的深浅呀,刺字的深浅呀,太深了它里面慢慢会发烂的。”
由于没有掌握刺字技巧,刺过的南瓜烂得所剩无几。经过近两年的实验,2004年10月,张宝卫终于获得了成功,并立即为果实刺字法申请了专利。
顾客:“谁看到都喜欢,哪有一个人不喜欢这四个字的。”
张宝卫:“你要什么字什么图案都可以。朋友结婚呀,你可以画一个心形,写上他的名字都可以。”
记者:“你为什么送别人礼物,要送这么大一个南瓜呢?”
顾客:“特别呀,很难得,对不对,太普通那些东西,送出去没有意义,这个人家才会一辈子记得你,好东西呀,是没有价格来议论它的。”
刺字南瓜成了顾客购买礼品的热点,价格也由每个500元升到了2000元,最贵的卖到8000元一个。最近,张宝卫在广东佛山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示范园,准备大干一番。
张宝卫:“我们的生产基地呢,它的规模大概是200亩,360个棚。”
现在巨型南瓜已经不是张宝卫开发的重点,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记者:“这个大棚里种的是什么呀?”
张宝卫:“种的是新品种。”
记者:“什么新品种?”
张宝卫:“不好意思,暂时保密。”
记者:“什么时候能供应市场?”
张宝卫:“大概三四个月以后吧。”
记者:“这个种植起来是不是也有风险?”
张宝卫:“风险是肯定有了,作为我们来讲,就喜欢做冒险的事,因为我们尝到风险的甜头了,只有风险利润空间才会大一点。走,去那边看看。”
还有多少风险等待着张宝卫,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冒险成就的南瓜大王早已将尝试风险当成了人生的一种乐趣。
(来源:CCTV7《致富经》栏目 编导:张辉 摄像:颜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