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2月12日,两位工作人员在观看“亚太信息引擎”模型。即将建设的亚洲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亚太信息引擎”由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州天河软件园与广州电信合作建设,预计将于2006年内建成并使用。它的建成将有助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资料图片)
近几年广州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谋求经济结构调整 从“广州制造”大步迈向“广州创造”
广州“十一五”规划:创业之都活力全面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科教事业全面进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刚刚结束的广州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走有广州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事实上,近几年来,广州已不满足于“广州制造”,在加大自主创新,谋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广州创造”正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经济。
广州要做区域发展的起搏器
一直以来,低成本是我们吸引外资的一个有利条件,但走过了这些年来回头看,这种低成本的模式正面临挑战。“对中国产品的低成本模式要重新评价,如果把资源、环境和人力等成本计算进去,我们的成本其实并不低。现在的企业实际把20年之后的养老、保险、环境等问题都提前预支了。”一位专家如是说。
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增长方式,发展后劲必将受到影响。而自主创新是保证发展后劲的根本途径,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自主创新写进了国家战略。有专家向记者描绘出一条微笑曲线:全球产业链呈现U形,一头是研发设计,一头是销售、服务,加工生产处于中间,两头的利润在20%-25%之间,而生产加工的利润只有5%。“广州有比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但许多核心技术还是依靠别人,广州经济发展还是应该依靠自主创新。”他说。
经过多年的重视和积累,广州在自主创新方面已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中国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完善,尤其是科技资源方面的丰富,集中了广东省63%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级高校重点学科、77%的自然科学与技术开发机构等等,这一系列要素成为广州“八五”、“九五”、甚至“十五”期间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多管齐下打造“创业之都”
广州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自主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做法一:构筑公共创新、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三个平台”
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在中共广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州要有效集成各种科技资源,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相结合,形成自主创新合力。专家们认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不是一味否定引进技术,要在引进的同时加大消化吸收的投入。
为此,广州市提出了大力构筑公共创新、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三个平台”的措施,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在谋划未来发展规划中,广州市已锁定目标,要建成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基地和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去年10月份刚揭牌的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正是广州市政府对自主创新这一国家战略部署最直接的响应。
“将很多不同的技术根据需求集成在一块,也是一种创新。”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南先说:“原始创新大部分很难成功,即便成功也缺乏市场需求,工业研究院将走集成创新的道路,重视应用研究。”工业研究院三年修正一次,可基本确定广州自主创新的路子。他透露,工业研究院目前有好几大类的项目正在启动中。
做法二:集中力量培育几家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在“十一五”期间,广州还将努力培育和发展几个与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林树森在中共广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州目前虽然有几个年产值几十亿元的电子企业,有几个在全国居于前列的医药企业,还有一批年收入上亿元的软件企业,但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自主创新能力来看,这些企业离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没有几家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强调其创新水平有多高是没有说服力的。
“基础没有北京上海好,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参与全球性的竞争。所以我们搞自主创新,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都要利用起来,合作伙伴也要是国际化的,来联手参与国际竞争。”专家们表示。
做法三: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是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广州在“十一五”规划中,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
天河软件园可谓一个成功例子。软件园是国内公认的广州软件企业藏龙卧虎之地,集中了广州3/4以上的软件企业。目前,天河软件园的规模稳居全国十大软件基地的“次席”。以开发ERP企业管理软件见长的正道科技落户软件园有八九年了,其老总曹能业说,最初他是靠代理世界知名的电脑起家,走的是“卖产品、卖硬件”吃饭的路子。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软件产品的价值飙升,不开发自己的拳头产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输掉,因此,在软件园提供的宽松环境和资金支持下,公司及时扩容,开始开发管理软件。如今,正道开发的企业信息化等新型软件应用在全国各个领域,打出了自己的名气。
天河软件园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园区管委会争取广州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园区软件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尤其是海外风险投资基金对园区软件企业投资。目前,已吸引了近20家风险投资公司,成功投资、改组和兼并了近30家软件企业,运作资金约8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约园区软件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据统计,目前软件园内近七成的高新技术产品由企业主导开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合作为重要方式的区域自主创新模式初步形成。
广州“十五”自主创新成果
产值: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04年达1432.5亿元,7年时间翻了将近2番。
专利:2004年,全市申请专利8230件,授权553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取得突破性进展,达589件,同比增长99.7%;在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中,企业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的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总数的80%,多项专利或专有技术已经转化为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人员:从2000年到2003年,广州市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从920人增长到979人,每万人口中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数量从488人增长到545人,每万人口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从160人增长到175人。
投入:与此同时,广州市在科技投入上的绝对数值和相对数值也在上升,突出表现在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R&D/GDP)不断上升,2000~2003年这一指标分别为1.38%、1.4%、1.5%、1.6%。
贡献:2000~2003年,科技进步在广州工业增长中的贡献由48.1%增加到50.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6.06%增加到10.88%,每百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批准数两项指标在这期间分别增长了75.06%和52.2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由7.05%上升到21.39%。
2003年,广州市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研究人员向国外发表文章320篇,出版专著81部,获得专利授权数量161件,全年科研机构实现的总收入达到11.69亿元。
去年,天河软件园里的软件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107亿元,纯软件销售及服务收入57亿元,以软件产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天河软件园)的“拳头产业”之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