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观察→新闻
    


谁将成为“中国《MONEY》”?


cye.com.cn 时间:2006-2-9 19:23:22 来源:媒体安都 作者:谭海燕 我来说两句

  中国理财类杂志成为投资热点 谁将成为“中国《MONEY》”?

  编者按:在美国,时代集团下的个人投资理财杂志《MONEY》发行量远远超过另外两本知名度更大的财经杂志——《财富》和《福布斯》。在中国,个人理财类期刊也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但目前这类期刊多还在初创阶段,谁会成为市场的领军人物呢?

  不少人希望在财经类期刊谋得一席之地。然而,市场早已群雄并起几分天下,大财经类有《财经》执牛耳,管理类有《中国企业家》等盛名在外,证券金融类有《证券市场周刊》,人物类有《英才》在先,唯独个人理财类,说老实话,大多数人知道的也就《理财周刊》。细分之下,个人理财类倒可以说是目前惟一的新兴地带。

  现在多少老百姓有理财的需要?看看中央二套的《鉴宝》节目居高不下甚至越来越火的收视率就略知一二。这事看起来和期刊没什么相干,可事实上是,个人理财市场的升温已经烧热了不少期刊投资人的心。于是我们看到,从2m1年3月18日中国内地第一本个人理财类期刊《理财周刊》诞生,到2003年年底仍然沉寂多时的市场,过了2004年一下子热闹起来,《私人理财》、《大众理财顾问》、《钱经》纷纷创刊。

  竞争态势已现:新刊有备而来,老刊候机而动。

  这几种新刊来头都不小。

  2004年1月份创刊的《私人理财》,系出名门,是中国第一个期刊集团一一家庭期刊集团下的子刊,具有良好的平台基础。据其执行副主编乐耀辉介绍,创刊之前他们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市场调研,又出了几期试刊征求意见,目前的市场反响很不错。《钱经》的东家则是在西北地区响当当的报业集团一一华商报,今年4月份创刊于西安,但四个月后改版并移师北京,气势不弱。《大众理财顾问》则由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倾力打造”,今年7月改刊。该出版社在财经类图书市场的实力和影响力不用多说,书而优则刊。

  新刊辈出,老刊也不示弱。

  《理财周刊》创刊已近四年,也算有名气,在其根据地上海更具有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最难得的是四年摸索得出的经验,四年磨合建立的团队,四年辛苦树立的品牌,谁也轻易学不去。副总编辑周虎介绍,《理财周刊》正考虑推出北京版、广东版,“走出上海,走向全国”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另一本期刊《科学投资》创刊于2001年,立志做“中国人投资理财工具”。名气不太响,但实力不小。据其总编辑郑建辉介绍,在新浪网财经杂志封面秀的评选中,连续三年名列三甲。而郑建辉早在8年前就看到中国由大众消费市场到大众理财市场转变的趋势,在《中国市场经济报》任副总编辑时创办了副刊《投资周刊》,口号就是“赚钱有道,投资有方”,其后又担任过《新财经》第一任总编辑,直至来到《科学投资》,他对“个人理财市场”的看好一直初衷未改,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团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采编骨干在身边。

  财经媒体的白热化之战,已经烧到了个人理财领域。

  个人理财市场远未成熟

  金融业市场化不够,老百姓理财观念欠缺,中产阶层尚没有完全形成。

  谁都有“一领江湖”的打算,然而目前的“江湖”还蛮不是希望的那么回事。中国的金融业一直在开放,在改革,可惜这些都不能一蹴而就。眼下,股市仍然让人心放不下,保险业也一时作为不大,银行问题可谓不少,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离理想距离还差得不小。理财渠道不够宽,品种不够丰富,如乐比喻:“人的经脉不打通,血液如何能通行?”也就难怪多数老百姓还是宁可把一点辛苦钱存在银行,而银行的储蓄率也每每居高不下了。

  当然,说到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定程度上和中国老百姓相对保守的传统理财观念有关。

  另外,这类期刊的主流目标读者群几乎都锁定在“白领中产阶层”;但中国的“老百姓手中刚刚从没钱到有一点钱”,“中产阶层”尚没有完全形成。据统计,《理财周刊》的实际读者群平均年龄是39.4岁,这部分人上有老下有小,最有理财的需要,但他们并不等同于“中产白领”。郑建辉也说,《科学投资》最开始关注的是财富阶层,结果发现,最需要创业投资理财的,恰恰是一些中产阶层偏下的人群,包括一些大学生、普通职工等。他还介绍,《科学投资》零售量最高的地区是东北,实销率最高的是新疆,可见市场的需求并不能全凭杂志人的主观臆测。

  虽然八年前就看到个人理财市场的潜力,但郑建辉也不得不承认该市场仍然在“很初级很初级的阶段”。这是杂志人普遍的共识。如此之下,个人投资理财类杂志想要在短期之类获得大发展也难。

  宏观环境如此,绝非某一家杂志社能改变。周虎说得好:“媒体的职责是发现问题,而非解决问题。”所谓“乱世出英雄”,市场成熟的过程,恰恰是确立领先地位的过程;如若真等到市场成熟再进入,尘埃落定,大局也定,再要分一杯羹就难罗。

  各家有本难念的经

  立足不易,激情易逝,资金掣肘。

  大家都明白这一点,所以现在都咬着牙铆着劲儿,看谁能挺到最后。

  但各家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内隐”。《私人理财》、《大众理财顾问》和《钱经》改、创刊都未满一年,而做期刊最难挨的并不是第一年,挺过了头三年才能说立足。所以,这三家刊社出言都甚为谨慎,目前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动作,还看不清将来的走向。

  《理财周刊》在上海诞生成长,然而要走出上海走出全国,并不容易。据了解,他们曾经在北京地区铺了两千家报摊,但三期过后效果并不理想,尝试只能暂停。如果《理财周刊》不走出上海,总还是不足以令人信服“NO.1”的地位。而现在最大的瓶颈,周虎认为是如何保持创业激情。“刚开始,我们只有七个人做周刊,每晚做到凌晨三、四点。如今,我担心激情被流程磨掉,需要有激励机制不断激励。”

  郑建辉想率先出击。他认为,《科学投资》经过三年的运营,状况已经大有改善,该是树立晶牌扩大影响力的时候了。他打出的第一张牌是降价20%,“现在同类杂志的定价普遍偏高,我们应该靠广告而不是发行赚钱。”不过,这个构想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做支持,他开玩笑说:“如果给我2000万,我一定能把《科学投资》做成第一!”

  资金是所有理财类期刊老总心头的痛。理财类市场是一个新兴的慢热市场,理财类期刊不可能靠炒作一两个选题就一炮而红发行量飙升,投资人需要耐心和信心。但是,如,《大众理财顾问》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郭锐所言“烧钱是容易的”,认真耐心地做好细致的工作是不简单的;

  从理论上讲,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客观要求理财类杂志的周期要短要有时效性。这些杂志中,《理财周刊》仍然是惟一的一本周刊,其它杂志均为月刊。据了解,它们并非没有缩短周期出半月刊甚至周刊的打算,只是周刊所需的人力物力十分庞大;实际操作的难度也很大,目前只能先从月刊做起。

  坚持希望的理由

  内容区隔、地域距离、专业化的采编人才、集团化的运作、高速发展的经济前景。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不少理由看到这些期刊的希望。

  内容上的区隔使它们可能会避免同质化竞争。《私人理财》属于休闲类财经期刊,《大众理财顾问》要发挥机械工业出版社技术见长的传统,《理财周刊》以丰富而微观的个案吸引读者,《科学投资》关注高风险的投资。他们都在为老百姓“开启理财之门”,但这种定位上的细微差别,体现了一种细分化的趋势,也正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背景读者的需求。比如天津的《大众投资指南》,定位比较低端,但却做得很成功。

  地域上的距离使它们暂时不会正面交锋。上海、广东、北京三地将几家期刊分开在不同的大本营,说是全国发行,其实几家刊社都自觉不自觉地各有侧重。目前,在大家都还不太强的时候,这正是休养生息的机会。

  专业化的采编人才可以一定程度保证杂志的内容品质。《理财周刊》现有的14名一线记者中,多数都是复旦、清华等大学的高材生,或者是具有实战经验的海归派人士。其他期刊也一样,采编人员都要求具有专业经验。乐耀辉介绍,《私人理财》的全部编辑都参加过中山大学的理财专业课程培训。各刊社背后又都有强大的理财顾问团,囊括知名学者、理财专家,以保证杂志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而实用性是理财类期刊最大的卖点。

  集团化的运作手法可以使它们尽快适应市场。郑建辉说,个人理财类的期刊尤其需要期刊集团,需要整体运作。而目前这些期刊单个实力虽然薄弱,背后的“大山”一一家庭期刊集团,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华商报,世纪出版集团等,无不具有雄厚的资金和媒体运作经验。这些期刊运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大集团的利益和声誉。

  对市场清醒的认识使它们不会盲目乐观,对未来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大多数人都和郭锐一样,意识到:“必须得长线投资,捞一把就跑?没戏!”

  现在的竞争还不激烈,还会有更多的新刊进入,.每一种新刊都会刺激老刊,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理财周刊》新增加的“品味生活”栏目,正是由于受到一些新刊的启发,意识到不仅要教人生财、守财,还要教人如何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老百姓手中的钱也会越来越多,个人理财市场的潜力巨大。其中,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又肯定会先发展起来。如果有新刊进人,也肯定不会脱离这几个中心点(《钱经》从西安移师北京就是证明)。尤其是上海,历来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改革的步伐最快,老百姓的理财意识也进步得最快。周虎说,200年《理财周刊》刚开始提出“理财”概念时,应者寥寥;可如今精明的上海老百姓,已经没有几个不知道《理财周刊》当初提出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广告语。另一个例子是,《理财周刊》的“读者频道”栏目,以前编辑总是愁没有稿,如今是最不用编辑愁的板块,读者来信的水准都很高。

  据说,美国时代集团下的个人投资理财杂志《MONEY》发行量远远超过另外两本知名度更大的财经杂志——《财富》和《福布斯》,中国的《MONEY》何时才能出现?又会花落谁家呢?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