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随以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启彤为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组到福建经济相对发达的晋江、石狮、惠安等地调研采访时了解到,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建设新农村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实施,新农村话题正热遍八闽大地。
“新农村要有新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只有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一定新创业思维、一定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进企业务工、发展现代农业、民主管理村财村务、移风易俗等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最终达到我们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惠安县前园村党支部书记汪桂华说,“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急功近利肯定不行。它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完成的,没有一批新型农民,很难达到目标。由此,我们希望上级政府要在加强对村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孩子的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力度等方面增加投入。”
“新农村要有新经济,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是空谈。发展一方经济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综合性工作,要多动脑筋,从‘新’字上下功夫。我们村自从创办了‘新’企业后,全村面貌焕然一新。”谈到新农村,晋江市安海镇前蔡村蔡来交感慨颇多。晋江市福源食品公司是蔡来交所说的“新”企业,它的“新”表现在:村民入股占公司股金总额的80%;企业员工80%来自本村和邻近村;村民80%收入来自该企业的分红。“由于村民广泛地参与,企业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年销售达7亿多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福源公司的带动下,我们这个仅有257户1002人口的曾经经济落后的小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信、通自来水,还通公交,已发展成一个富裕型的小康村。”蔡来交说。
“新农村要有新环境,新农村不能脏、乱、差。”晋江市东石镇梅塘村党支部书记蔡天守说,“梅塘村是一个不足2000人的小村,近几年,在村党支部牵头下,华侨捐资一部分,企业家赞助一部分,政府投入一部分,村民出一部分,共筹到2000多万资金,把村里的危房、旧房、破房全部拆除,村民们搬进了新房,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为全面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今后几年,村里将再筹资1000多万元,加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村里还将成立卫生队、文化队、医疗队,成立物业管理处。”蔡天守充满信心地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