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事您CALL我”,这是句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流行语。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便捷的寻呼机曾经是身份的象征。然而随着手机在生活中的普及,全国的寻呼机用户目前仅剩下了1000多户。和寻呼业一起走下坡路的是寻呼员这个职业,“先生您好,您呼的是……”这个曾经回荡在城市上空的寻呼小姐甜美的声音,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的确,科技发展使通讯越来越快速便捷,不仅让寻呼机“下岗”,曾让人们依赖已久的电报业也急剧萎缩。像修理钢笔、印刷厂里的排字工等这样的老行当,也同样在科技潮流的冲击下,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职业结构变化频繁,旧职业被淘汰,新职业纷至沓来,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社会环境在造就新职业的同时,也迫使我们不得不打破长久以来的习惯思维,劳动者不是只有一辈子呆在某一个单位里才叫就业,人在一生中可能变换多种职业,关键要不断掌握新技能,与时俱进。今天可能是寻呼小姐、照相师傅,明天就可能是地毯设计师、调查分析师、肥料配方师等。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只有学习、终身不断地学习,才是人们应对职业更替的最佳选择。
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体育经纪人、照明设计师、咖啡师、调香师”等14个新职业,这也是我国发布的第六批新职业。每一批新职业的发布,每一阶段职业结构的变化,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社会的进步。
有数字显示,我国的旧职业已经消失了约3000个。在国家公布每一批新职业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到那些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的旧职业:掏粪工在都市中隐身了,取代的是现代专业清洁工;在电脑没有普及时,抄写工也曾经是读书人的热门职业;补锅匠在城市里消失了,他们过去肩挑火炉和风箱,穿街走巷的吆喝还留在人们记忆当中;“赤脚医生”或者被正规医院“招安”或者退休;修钢笔的师傅,惟一的顾客是自己的小孙子;搬运站的脚夫,必须学会融入专业搬家公司的节奏中去……还有部分旧职业在“变脸”――“理发员”成了“美发师”,“炊事员”升级为“营养配餐师”,“保姆”称作“家政服务员”……这并非简单的称呼改变,它反映了传统职业内涵的丰富与提高,折射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寻呼小姐今已难寻
BP机,曾经是人们最为值得炫耀的一种通讯工具,是身份与尊贵的象征。一台汉字显示的寻呼机要4000多元,一年的服务费要600元。这使很多人对拥有如此便捷的随身移动通讯工具望而却步。然而,这个新兴的行业仅仅火爆了十几年后,便迅速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