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以前,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开始播出一条30秒的“中国制造”宣传片,这则广告将在CNN上持续投放六周,如今1/3的时间过去了,美国当地不知作何感想,倒是在国内,这短短的30秒引来了一番全民大讨论。
新浪网上关于“中国制造”海外宣传一事的一则网民投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大众观点,近2.5万人参与的投票中,超过3/4的参与者将票投给了“值得提倡”,质疑和不确定的声音只占了不到1/4。民众的肯定对于操作此事的相关部门来说固然是可喜的,加之“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曾经生硬地向世界推介中国的若干做法,让人们觉着新鲜之余好像也看到了更多外界投来的友善目光。
我们愿意用国家营销意识的苏醒来解释这件事情。从政府角度出面,尝试通过相对市场的手段改变中国在国际上“世界工厂”的面貌这还是头一次。虽说世界工厂没什么不好,甚至我们能够做到让美国人民离了中国制造一天都过不下去。但我们心里也清楚,到目前为止,和中国制造直接画等号的,不是超强产能,而是不那么好的质量。
广告我们每天都会看,推介产品有这每天的几十秒也就够了。但这一次,我们的广告为的是重新打造“中国制造”在有着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形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文化渗透在国与国的交往中由来已久,而像我们这次植入硬广告的做法大概算不上是特别高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真正能够重塑国家形象的往往是以文化为首的软实力的输出。日本的动漫、韩国的流行音乐、美利坚的大片都是潜移默化中将这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刻在了我们心中,不仅让我们全然不知甚至每每还为这些精神盛宴津津乐道。反观我们这次迈出的这一步,值得肯定但也还有再论的余地。一时一地的硬广投入恐怕远不及水滴石穿的长远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