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络资源的局限性
因特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骤增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信息的泛滥。要从泛滥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对于有较高学历的人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民。此外,就农村生活电子商务市场而言,更多的选择虽然有其好的一面,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要从数量众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中选择一家可靠的在线商家比传统市场选择困难许多。所以今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一批能够专门根据农村实际需求量身定做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并且品牌信誉度非常重要。
(四)消费观念落后由于我国农民总体文化水平较低,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农村信息闭塞,使得农民无法接触社会最新的消费观念。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务形式,有别于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要想被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事实也证明,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民在消费观念方面更加现代,接受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也更加容易。
(五)物流配送网络的局限
我国农村人口地域分布广泛,交通相对落后的现实造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难题,尤其是在生活电子商务方面更是如此。当前,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一级地区,下面的乡镇就无法送达,一些偏远的地区更是被排除在物流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外,这样即使这些地方的农民有电子商务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要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展望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本身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和国家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不遗余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都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些先知先觉的PC生产商也早就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农村市场,如今更是利用国家电脑下乡政策大举进军农村市场。联想集团今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脑下乡”计划,推出包括产品、渠道、服务、培训在内的一揽子举措,展示了为农村用户量身定制的3大系列15款产品。其他PC厂家也不甘落后,纷纷跟进。
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4 761元,今后几年农村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态势。多达近8亿的农村人口,约2.1亿户农村家庭,随着互联网应用环境的不断改善,电子商务在农村得到快速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其蕴涵的巨大市场潜力不言而喻。与“三农”相关的企业,必须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足够重视,注意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培育,早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先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