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举几个框计算精准把握需求的例子。比如说在百度框里面搜索天气,我们可以知道用户是从上海的一个地方输入信息的,我们就直接显示上海地区的天气预报,有图形非常明显告诉大家,这几天的天气状况,不需要告诉它你在什么地方,它会自动查出你在什么地方。
上海很早就对汽车进行限制,北京没有限制,所以汽车发展非常快,以至于到奥运会的时候,汽车开始限行。奥运之后限行规则越来越复杂,不同的时间限行的规则又是不一样的。我们内部曾经开玩笑说,在北京如果智商低于100的话就不要开车了。我们意识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在框里面对限行的需求也进行了特殊的处理,大家可以看到,如果现在查限行的话,第一个结果会非常直接展示出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有哪些车牌尾号的车是限行,而且会显示出这个规则的时间。
娱乐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需求,自从有了互联网,人们在互联网中表现出来的需求最大就是娱乐方面的。这个需求也可以更好地通过框计算的架构体系完成,来满足。如果大家搜索《三国》的话,可以看到一个这样结果的页面,跟传统的搜索结果也是很不一样的,非常清晰地列了头几集《三国》的片子,如果你上次没看完,下一次看可以看到上次没有看完的片子。
找工作,比如说上海找工程师的职务,输入上海工程师,可以直接看到工程师相关职务的列表,所属的公司,以及公司的地址,发布的时间。搜索世博会的话,大家可以看到,结果也跟正常的结果长得不太一样。一方面列出了世博会的官网,另一方面有各种各样的攻略,在每个馆要排多长时间队,这些很实用的信息都可以方便的从这个页面上获得。
刚才举的几个例子都是框计算如何精准把握用户信息的需求。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从搜索词来分析的话,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搜索框在查找内容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统一叫做应用。他查的东西比如说游戏、杀毒、写博客、读书、计算器、看电影啊,可以通过应用的形式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就相应的把用户的需求划分成信息和应用两者。
根据我们的分析,大约有70%的用户是在查信息的,30%的用户已经开始查找应用。在这之前,绝大多数的搜索引擎并不直接提供应用,而在没有应用提供的情况下,已经有30%左右的用户需求在查找应用。所以,满足用户在应用方面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了。
那么怎么样来满足用户在应用方面的需求?我们在今年9月初的时候提出了应用的开放平台,就是满足用户应用方面需求的创新尝试。仍然是刚才框计算的技术架构,大家可以看到,通过一个搜索框,我们进行需求的分析,智能的人机交互和海量的计算,把这些需求进行分发。这个分发就包括了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数据和信息方面的需求,我们把它分发给现有的搜索引擎,当然信息和内容有一些区别。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