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博命逻辑
家乐福旗下门店管理人员的灰色收入毒瘤也让这家从1995年就进入中国的外企头疼。家乐福进入中国之初,对单店放权,从而保证了门店的灵活性,增强了单店的盈利能力。但随着家乐福在中国业务的飞速发展,却不断曝出供货商对进场费不满、门店管理人员向供货商收取商业贿赂等问题。
来自供应商的讨伐之声此起彼伏,家乐福为何继续一意孤行?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家乐福在很多国家的败退导致其必须加大在中国的吸金力度。
据悉,近年家乐福曾先后退出韩国、英国市场;2009年,家乐福又宣布退出进入不足一年的俄罗斯市场;2010年3月,家乐福完全撤出打拼了10年的日本市场;2010年4月,家乐福转让了其在葡萄牙的524家零售店;此后又陆续让出了意大利南部市场。
事实上,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处境也并不理想。家乐福虽然在2010年并购了河北保龙仓超市,门店数达到了182家,但和全球排名第一的沃尔玛相比,净利润、销售额均不如沃尔玛。
沃尔玛在2007年就开始在二三线城市布局,终于在2009年,在华门店数超过了家乐福。2010年6月27日,沃尔玛在中国20个省的99个城市开设了187家商场。而家乐福在二三线城市的布局并不顺当,先是大连、西安的门店因经营不善亏损,而日前,家乐福华南区新闻发言人李嘉在采访中也承认,家乐福佛山店也将在2011年1月内关闭。尽管李嘉说,这并不意味着家乐福放弃佛山,乃至整个二三线城市,但要在沃尔玛的华南“腹地”夺食,对家乐福而言并不轻松。
2008年,家乐福在华134家门店销售额为338亿元,单店年销售额2.52亿元;而大润发101家门店却获得336亿元销售额,单店年销售额分别为3.33亿元。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信息显示,2009年,大润发以404亿元的销售额超越家乐福的366亿元,成为中国销售规模最大的外资超市。
来自韩国的启示
多年来,供应商对家乐福通过收取高额进场费盈利的模式意见最大。有业内人士甚至透露,家乐福收取的进场费占其总盈利的50%以上。
在“终端为王”时代,真的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锁住连锁卖场这匹狂奔的野马吗?对此疑问,家乐福在韩国败退的历史或许值得一提。
为抵制家乐福收取高额进场费的盈利模式,韩国供货商曾在2006年就家乐福收取高额入场费向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投诉,该委员会就此对家乐福处以146万美元的罚款。2007年4月,家乐福遂卖出了其在韩公司,退出了这一市场。
另据来自韩国公平交易委员的数据称,在1998-2001年间,家乐福对韩国供货商的各类不合理收费高达1.36亿美元。韩国法律规定,大规模销售性企业在进行促销活动时,与商品不直接相关的费用不得要求供货商承担。由于违反这一规定,在1999-2001年的三年时间里,韩国政府曾三次对家乐福进行罚款,总额达100万美元左右。
福临门与家乐福总部2011年的总部合同将在3—6月间商签完成。孙晨亮说,选择在这段时间谈判是为了避开销售高峰期。“这时谈判,不是在博命,只是在博钱,一旦失败,影响相对小一些。”届时,双方将不断试探对方的底线,以决定自己的应对条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