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一路飙升的原因是什么?昨天的市民议政厅上,杭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周一东这样说:
“原材料、人工工资的上涨,有成本的推动因素,同时,恶劣气候也造成了局部性的生产减产。另外,国际市场的某些产品输入性的价格影响到了国内的市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也是一个原因。”
针对去年的青菜让人大呼“吃不起”,周主任坦言,各种原因催生了菜价高位,再加上游资的炒作等因素,造成了去年以来物价出现一波上涨的势头。
物价上涨,着急的不仅仅是老百姓。抑制物价,去年下半年,政府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我们在全市的一百多个农贸市场里推出了平价菜,还在22家杭州市的样板农贸市场中让利,摊位费减免10%。”杭州市贸易局副食品管理处处长许新说。
在各方努力下,步入2011年,菜价有了明显回落。菜价回落,和天气也有一定的关系。许新说:“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杭州的天气还是比较好的。天气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产量上来了,价格也自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春节马上要来了,菜价会不会回升?许新说:“这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只要不出现恶劣的天气,菜价就不会有影响。”
焦点2
通胀
如今的CPI上涨是否失控?
目前数字总体上温和可承受
2010年,通胀似乎成了个热门词。手机尾号为4820的读者发来短信:“我奶奶都80岁了,最近都知道啥叫‘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了。”
如今的CPI上涨是否失控?在陈琪看来,“目前的数字尚在温和的通胀范畴之内,总体上是可控的、可以承受的。”
这是她对于通胀的第一个判断,“判断是恶性通胀还是良性通胀,通常要看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群众收入增长速度与物价涨幅的对比。从我们统计公报的数字来看,目前这两项指标都超过物价上涨的幅度。”
“从理论上讲,通胀有四种类型。”陈琪说,第一种是成本推动型,就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上游产品对下游产品成本上涨的推动,比如油价、棉花;第二种是需求拉动型,主要是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三架马车”拉动的;第三种是输入型,美元贬值与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涌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如今的国内局势更像是第四种混合型的,就是上述三方面因素都有。”
就浙江的情况来讲,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等上游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物价,“对省内加工企业来说,压力会更大。如果这些成本转嫁到终端消费品上,市民自然也会感到压力。”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