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紧牙关不涨价
缴纳基金是必须的,涨价则是不大可能的。
对或将引发净利润减少的行为,企业一般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提高售价,让消费者承担高出部分;二是通过自身调节,内部消化成本。
不过和很多行业的定价规则不一样,家电行业因为技术更新快,降价是产业的主旋律。按照家电业多年来“约定俗成”的处事方式,企业也多半选择内部消化的方式缓解成本压力。“在《条例》出台之前,白电企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同时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研究经费的投入也会加大,转型成本会提升。此外,渠道,尤其农村市场渠道的建设成本会提升。这些都是推高企业生产成本的因素。”格兰仕集团助理总裁陆骥烈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这种成本压力同样出现在彩电、计算机企业的身上,由于液晶面板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导致企业在采购量方面经常出现偏差,这也带来企业成本的增加。“目前我们销售的产品还是按照先前的定价策略在推进,还没有接到产品涨价的通知。”近日,在北京大中中塔店卖场,TCL、海信、康佳等多家彩电企业的促销员告诉本报记者。“缴纳回收基金是必须的,这是国家的规定,但因此要对产品进行涨价,这是不太可能的。”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媒体营销事业部市场部总经理黄心仲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记者同时从国美、苏宁获悉,为了缓解成本压力,近期家电企业可能对促销的方式进行变动,比如会将成本转移到促销过程中,这样可有限地降低影响企业利润的风险。
记者点评
环保不应只考虑成本
《条例》出台后,涉及在内的企业都行动起来,因为它直接带来了企业成本的增加。那么《条例》的出台是以向企业征收回收基金为目的的吗?
笔者认为,《条例》的最终目的是督促企业乃至全行业建立一个绿色环保生产体系,这不仅应该包括企业自身有环保理念,并有环保生产和环保处理的意识,而且还应该包括企业应当履行向公众传播环保和树立环保典型的社会责任。
因此,仅从成本角度考虑,自己建设回收工厂,这种还是以成本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领会到《条例》实施的内涵。
由于《条例》具有强制性,并且收费细则正在细化,这也导致不少企业开始临时重视起来。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市场处处长蔡莹曾表示,从征收费用上看,如果乘上回收量应该是笔不小的数目,可能销量越大企业成本支出越高。
按照创维、康佳、长虹、TCL、海信、海尔、美的、格力、联想等家电厂商内销产量计算,以每个新产品平均征收10元的标准计算,每年每个企业需要缴纳的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基金就高达数百乃至上千万元。
从长期成本支出考虑,这笔费用足够让企业自己建立一个回收工厂的了。更为重要的是,据废弃电子电器工委会副秘书长田晖透露,《条例》规定还将对回收拆解企业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在70~100元之间,具体细则在3月出台。所以,《条例》正式实施后,也坚定了一些企业“自己建回收工厂”的想法。
美的电器中国营销总部副总裁王金亮透露,从当前行业竞争情况来看,很难简单向消费者转移该部分成本,但企业会想办法来化解这一问题,比如美的就可能申请回收企业资质,通过提高回收资源利用效率来降低基金征收的影响。
不过这些企业不免有“临时抱佛脚”之嫌,它们不仅需要在短期内解决资金、生产线的调配问题,而且要解决回收资质问题。
一些行动较早的厂商则很有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占据回收市场主动权。“长虹很早就意识到回收的重要性,并涉足回收处理工作,开展格润再生资源项目。该项目主要处理电视机等五大类废旧家电,年处理能力200万台,目前厂房已封顶。”谈到回收市场的争夺,长虹格润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章杰信誓旦旦。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