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陆续结束,各地“十二五”规划纷纷浮出水面。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无疑是各地工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订立成倍于GDP发展增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率,到规划星罗棋布的新兴产业园区,再到启动数额巨大的扶持资金及政策优惠。可以预见,未来5年,各地将掀起规模巨大的新兴产业投资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规划规模过千亿元的新兴产业园区就不下十余个,几乎每个省份都计划建立面向新能源应用的装备制造基地,各地对新兴产业投资呈“百舸争流”之势。在欣喜于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同时,规模庞大的投资让人不免担心新兴产业未来发展将重蹈传统工业覆辙。如何让产能过剩、廉价出口、国际贸易保护诉讼频出等这些当下传统工业顽疾不再复发于新兴产业,恐怕更值得人们深思。
比如,风电上网电价过低一直让风电运营商赔本赚吆喝,国内下游需求靠补贴度日,让国内风机设备商不得不主动涉足下游风电场运营,多家风机设备商自掏腰包兴建风电场。再如,作为众多新兴产业基础材料的稀土,一方面,国内众多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对外定价权旁落;另一方面,高端应用产品仍需依靠国外进口。归根结底,仍是国内需求开发不足所造成的。
新兴产业中起步最早的光伏行业似乎已走上传统行业的老路。由于国内需求迟迟无法打开,众多光伏设备制造商选择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光伏设备、光伏材料价格一路下行,质疑晶硅对外丧失定价权的声音不断,产能过剩渐行渐近。
实际上,长期困扰国内工业发展的产能过剩问题是一个相对概念,需求未被充分开发和满足,大量投资势必造成国内市场过剩。仅给予产业园区税收、财政补贴,虽然能在短期内引来投资者、拉动地方GDP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不仅无法给这些投资以强劲的市场保障,还将留给出口市场以“补贴”的口实。如果只满足于“填鸭式”投资,不重视拓展需求,那么,国内新兴产业仍将难逃“滞食”的命运。
因此,“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政策重点似乎并不应单纯落在对产业投资的政策扶持上,而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对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的启动上。在这方面不乏成功的政策先例,如家电下乡、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等。只有将需求的“蛋糕”做大,投资才能有保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