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保护部的有关规划,未来10年是我国污水处理的“黄金时期”,将建成上千座污水处理厂。但专家表示,每座污水处理厂每天排放的污泥量成千上万吨,污泥中的寄生虫、病原菌、重金属等随意弃放,势必带来较严重的二次污染。所以对污泥进行减量、无害化处理处置是整个净化系统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多数城市都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但对占污水总量1%的城市污泥处理至今处于空白状态。这一现象对政府的相关部门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事情,而部分具有商业头脑的人却从中发现巨大商机。
环保部发文要求
“水”“泥”同步并行处理
2010年11月26日,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通知明确要求,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设施应当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的现有污水处理厂,应当在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两年内建成并运行污泥处理设施。
据发改委的数据,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极大地推动了环保产业发展。到2010年,我国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余家。一些专家认为,随着我国污水处理“重水轻泥”格局的改变,污水处理厂配备污泥处理设施,“水”“泥”同步并行处理,这必将给污泥处理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使污泥处理设施有望继污水之后,成为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
据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熊康介绍,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通常占污水总量的0.5%至1%。中国水网《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2月,我国每天产生湿污泥近10万吨,按目前运营的污水处理厂计算,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每天产生湿污泥达到17.5万吨,年产生湿污泥6387.5万吨。
大多数污水处理厂
未配备污泥处理设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厂没有配备污泥处理设施,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一直未能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处置。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污水处理厂日产生脱水污泥2100吨,京郊大兴污泥消纳场污泥处置能力为400吨/日,80%的污泥无法得到无害化处置。
据清华大学热能专家、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中心总工程师冯武军介绍,目前我国对污泥的处置以填埋为主,并有少量的堆肥和焚烧。污泥处理的最大难题是“初级污泥”含水率过高,后期脱水难度大、费用高。目前我国污水厂未作处理的污泥的含水率为99%,而污水处理厂经过浓缩和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也只能降低到80%。因此,不论是填埋,还是堆肥、焚烧,效果都不理想,无法普遍推广。
熊康说,污泥填埋方式因无害化程度低,在国外已逐渐被禁用,污泥焚烧技术因其成本高也在减少使用。德国、丹麦和法国等欧洲国家规定,只能将污泥焚烧灰渣作填埋处置,而不能直接将污泥填埋。
污泥处理困难与商机并存
冯武军认为,目前我国污泥处理既有困难,又有机遇。主要的困难是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导致部分地方对配备污泥处理设施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多数城市都配有污水处理厂,但绝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厂并没有配备污泥处理厂,使得污泥处理“无据可依”。冯武军建议,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每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配备同样能力的污泥处理厂。
在资金问题上,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丛福泉建议,目前我国民间资本充足,污泥处理的市场前景也比较看好,应当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污泥处理领域,这样既可极大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同时又能解决环境问题,并给充裕的民间资本找到一条出路,实现“一石三鸟”的效果。
在技术方面,一些地方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在业界影响较大的是浙江省乐清市霸士工业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带式污泥干燥机”。据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张锦华介绍,这套设施采用“以泥烧泥、循环使用”的办法,将污泥的含水率降到25%以下后,不添加任何助燃物即放入焚烧厢内燃烧,并以产生的热量再烘干新污泥,100吨污泥燃烧后只剩6吨灰渣。张锦华说,焚烧厢内的温度高达800摄氏度,绝大部分病菌、病原体被灭杀,有毒有害的有机残余物也被氧化分解。
专家普遍认为,随着科学发展观逐步深入人心,我国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正日益推进,污泥处理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提上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届时,由污泥处理带来的相关商机,将会和污水处理市场一样巨大。专家建议,有关企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未来的污泥处理市场中抢得先机。
(摘自《经济参考报》)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