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正利用个人博客“搅局”凯雷收购徐工案的公司执行总裁向文波(博客),更因一句“大股东做庄是个好东西”的冒失之辞而引发了诸多媒体的口诛笔伐,最终不得不公开道歉。
时隔数年之后回顾这段插曲,有研究者指出,向文波当时所说的“做庄”,其实就是今天证券市场中流行的“市值管理”,只是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以“做庄”一词来表达引起了诸多误解。
在成熟资本市场中,市值管理理论早在多年以前便已经形成了一门专业学科,其理论核心正在于如何利用公开信息发布,对市场投资者进行合理的“预期引导”。
但在2005年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完成的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股东利益被人为地划分成了“非流通股东”(控股股东)和“流通股东”两大收益模式截然不同的团体。在这一市场结构下,非流通股东借助信息优势炒作上市公司股票,恶意侵吞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做庄”也成了中国股市多年难愈的制度肿瘤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刚刚完成全流通改革的三一重工大股东便公然入市“炒作”自身股价,自然引发了诸多质疑。而公司“低进高出”滚动炒作的手法和足以影响市场供需变化的5%增持比例,也确实难以避免“炒股谋利”和“操纵股价”的嫌疑。
该上市公司还曾一度“误入歧途”: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公司投入近3亿元,进入二级市场炒作其他公司股票,尽管在2007年股价高峰期为公司带来数亿元的账面盈利,但到2008年金融风暴中,却成为了数亿元投资亏损的源头。
好在上市公司管理层“迷途知返”,在2007年年报中承诺,将于2008年8月底前退出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而上市公司至今为止确实也再未涉足股票二级市场投资。
分批注入资产
过去10年中,三一重工以混凝土机械业务起步,在积聚资本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逐步拉长战线,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为集混凝土、挖掘、起重机械业务于一体的综合业务制造商。
而这一相关多元化战略,在上市后的证券市场中,被演绎为数次大规模的资产和业务注入,在为控股股东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为上市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强大的后续动力。
据中投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03年公司上市之际,正是三一重工营业收入增速高达104%的第一个增长高峰期,而在上市两年后,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与房地产调控的影响,营业收入增长率急剧下降至2005年的-4.47%。
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的履带式起重机等新产品陆续上市,将公司业绩增长带入了另一个营业收入增速高达80%的增长高峰,而公司于2007年注入的旋挖钻机等业务,亦缓解了单一业务业绩下滑的过程,令公司直至2009年依然保持着20%的收入增长率。
而到了2010年,公司再度大规模注入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新业务,将上市公司业绩再度推至近80%的营收增长高峰,并在2011年上半年保持着同样的增速。
据公司公告显示,数次资产注入,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带来了不低于50亿元的现金收入。值得一提的是,控股股东借以注入资产的载体公司三一重机与三一汽车,在被收购前即与上市公司有着大量关联交易,由于信息披露有限,外部投资者很难判断大股东是否利用交易向这些关联公司输送利益,在关联公司成长至具备足够市场价值后,再以市场价格转手“倒卖”给上市公司。
面对投资者的这一疑虑,控股股东三一集团在2011年半年报中再度做出承诺:在分步骤将现有工程机械产品和业务整合进入上市公司后,三一集团不再开发、研制新的工程机械产品,未来的全部产品将由上市公司自身培育、孵化,并进行产业化。
按照这一承诺,未来的上市公司虽然可能面对新业务开发失败的风险,却大大减少了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可能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