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大佬
离开阿里巴巴后,卫哲瘦了下来。接近他的人告诉本刊记者,他大概瘦了10多斤。而卫哲听到这个说法后表示,之前在杭州吃了5年食堂,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蹲膘”,回到上海生活规律多了。
嘉御基金合伙人有五位,卫哲和朱大铭为创始合伙人,还有三人来自实业界,包括财务、人力资源和互联网各一名。
团队真正从头至尾搞投资的只有朱大铭一人,朱大铭原是德同资本的“七君子”之一,2006年成立的德同资本是国内PE领域的新势力,包括掌上明珠、51汽车网、普能世纪、中航惠腾等项目均出自德同资本之手,横跨互联网、汽车、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基于这样一个团队,于是诞生了嘉御基金特殊的运营方式,即通过团队输出管理经验,“我们当时定位是运营驱动,不是什么上市驱动,上市前做一把,或者高速成长驱动。中国有数以千计的基金,不缺一家找机会能赚钱的基金。”卫哲表示。
除了幕前的操盘者,嘉御基金幕后还有一帮出钱的、以马云为首的“大佬”梦之队,包括大陆知名企业家,香港几大家族均是出资人。
“我们不叫傍大款,而叫傍大佬,大款就是有钱,大佬除了钱以外,他自己还是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除了能给我们资本的投入外,他自己行业的经验也能够运用到我们的投资项目中。”卫哲说。
在尚未正式成立之时,嘉御基金就开始与一些投资项目进行接触。这其中就包括今年4月入主“上海卡帝乐鳄鱼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帝乐鳄鱼)。
卡帝乐鳄鱼CEO易倩如清楚地记得,今年4月的一天,卫哲来到了卡帝乐鳄鱼位于上海天山路的总部大厦。早在2010年9月,卡帝乐鳄鱼就对外放风,要为将来上市实施重组,需引入战略投资者,从那时起,易倩如接待了20家PE,平均每十天一家。这些PE大都有个特点,上来就谈上市时间表,什么时候上市永远是最被关注的话题。
当易倩如第一次看到卫哲时,没有想到卫哲一开始就问“为什么要上市?”半年来,还没有PE这么问过,“其它的基金都是财务投资者,但是卫哲有个特点,他想帮助企业做好,虽然他也是财务投资者,但他同时具备把企业做好的愿望和理想。”
于是,这个“非一般的财务投资者”开始从咨询的角度给出建议:不要纠结于直营还是特许,把有限的资源全部集中向特许;不要固守一线城市,而要尽快抓住二三线的机会;必须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为此,卫哲还为卡帝乐鳄鱼物色了一位电商高管);自1993年进入国内后,公司冗员严重,要大胆裁汰,用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领1.5个人的工资……
同时,卫哲还有一个要求—最低的持股成本,给出咨询也需要有回报。这一点,易倩如认了。
6月起,卡帝乐鳄鱼即由原先的新加坡一家资本独资,改为新加坡方面、嘉御基金和管理团队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在PK掉20家竞争对手后,卫哲初战告捷。
“编外阿里人”
虽已离开阿里巴巴大半年,但阿里巴巴对于卫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在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卫哲提到了22次阿里巴巴。
“金融行业的经历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战略投资方面的能力锻炼,零售行业的经历又锻炼了我很强的执行能力。战略如同骨架子,执行力就相当于肌肉,没有骨架子是一堆烂肉,光有战略不懂得执行也是一个瘦骨嶙峋的人。不过最关键的一个人还需要灵魂,而阿里巴巴的梦想就给我带来了灵魂。”卫哲表示。
嘉御基金的投资方向,卫哲强调三个关键词“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事实上,这三个关键词也是彼此交融的。无论是嘉御基金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卡帝乐鳄鱼也好,还是第二个投资项目视频网站PPS也好,卫哲都始终想把这两个项目嫁接到电子商务上。
在卫哲的微博中,仅有的三个“关注”分别给了阿里巴巴、卡帝乐鳄鱼和PPS,后两者是他的投资项目,而前者则是他“战斗过、倒下过”的地方。不过,阿里巴巴的地位显然不一般,与其它卫哲战斗过的地方不同,他既未关注百安居,也没关注东方证券;既没关注普华永道,也没关注申银万国。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