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促销推广端来看:
其实,这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吧。只是我觉得4P分开看也许看不清,我习惯了从产品端出发看问题。
说回产品的品牌和定位。从品牌角度看,我感觉小米过于注重功能性诉求的表达,缺乏情感性诉求和自我表现性诉求的表达。其实,前期的用户参与完善小米手机是可以更好的包装成情感诉求的表达,可惜还是被小米表述成了比较技术化、产品化的方向。发烧友手机算是一种自我表现性的诉求方式,只是我总觉得这个诉求和小米的实际目标用户有所偏差。希望我是错的吧。
再来说推广。前期预热够足、够长、够吊人胃口,这也是基于苹果的习惯套路,也是基于雷军在业内的光环效应。这并不是什么公司都可效仿。除非你觉得自己地位和雷军差不多或比他更高。
至于传播手段,大家能想到的,小米也都用了,不一一赘述了。
但发布会还是值得说说的。不论小米或雷军怎么说,我及包括我的一些朋友都觉得这是一幕“向苹果和乔布斯致敬”的发布会。我觉得这应该以观众的视角为准。正基于此,个人觉得最后雷军系摔iphone的行为和这个发布会的大基调是不协调的,也是相悖的。我觉得这个创意很失败,最起码从我个人角度看,我觉得小米的格局因此显得小了许多。
关于小米负面的信息,主要集中在魅族jw上。抛开是非,我倒觉得这对于小米的销售来说没什么大影响。这种业界的鸡零狗碎对于消费者而言,压根不关心。
时间点的把握上,我觉得偏早,一个十月才发售的新品牌手机,提前2个月开发布会,这中间需要小米不断的制造可持续的传播点才不致于让消费者热情冷却。毕竟,小米不是苹果啊。而且,过早的把第一款手机的底牌暴露出来,似乎对于竞品而言也是个利好啊。
从渠道端来看:
全线上售卖的方式,节约成本,很时尚感,这是可以加分的。但我始终相信,小米未来还会走线下的传统手机销售方式,也一样会走运营商定制的方式。只是目前小米还是个初生者,渠道和运营商的谈判难度我相信很大,没有那么快速达成合作。这两者也是要观望小米的实际销售状况。
至于物流和库存是凡客支持,我觉得这都无所谓。反正我作为消费者不关心这个。对于小米,这肯定是节约成本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