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将会转向P2P模式
互联网在前两个十年里打破了行业垄断(比如音乐和新闻),并弱化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中间商(比如宾馆预订和租车),同样的它也会改变我们一部分的工作方式,特别是那些流程非常标准化或者雇员分布在各个客户那里的工作形式。
人们创立公司的一个原因就是协调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沟通成本。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和沟通成本都在急剧降低,人们可以远离他们的同事在家工作。他们在家就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以换取费用,而且这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环节,让他们的工作产生更多的价值。
就像博客允许很多天才的作者去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样,他们并不属于某一个大的媒体机构。而Twitter和Tumblr则帮牛人们和潮流引导者成功建立了他们的新闻和媒体属性,这些新的网络服务允许大家每个人都可以向他们的读者发出声音,而不再是作为一个机构才可以这样。
这里有很多免费的代理服务,它们都在迅速的消失和崛起,但他们提供的一些新的工具都在促进这种个人化办公的发展。Opez迎合了像调酒师和发型师这样的特殊行业让他们能彼此碰撞,而Vayable和SideTour就提供了一些营销和交易环节来吸引附近地区的游人。而Hiptic帮助图像设计人员来提升他们的工作,而Zerply帮助创作人员来做同样的事,InterviewStreet给程序员们一个炫耀他们技巧的地方。
就像技术创造了一些新的免费代理服务一样,他们也正在改变工作的观念,更少的时间以及更精准的定位。如果员工们不能搞清楚自己的职责就会非常的麻烦。今年夏天,涌现出了很多这样的非常细分的网站,比如校对服务(Kibin),博客服务(Contently), 导师服务 (LearnBop), 语言伙伴(Verbling), 开车(Ridejoy), 科学研究(Science Exchange), 烹饪教练(Culture Kitchen), 神秘访客 (SpotCheck)等等。
在实名制和非实名制的用户之间,大家都能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吗?假如这个人拥有一些技术背景或者经验,他们在做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服务商是更靠谱的。而免费代理服务将会为这些人的筛选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条件。那些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可能更适合去做一些要求不高的任务。现在,世界已经全球化了,我们每个人都被放在了一个全球性的“工作池”里,凸显出一些自己的技能还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真正的未来?
看了这么多孵化项目,我们并不能肯定哪个项目就是未来的下一代项目。也不仅仅是这160个孵化项目,在孵化器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科技公司,大家每个都在解决不同的问题,都应该有不同的理解。
一些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组件化现象以及雇员们正在向独立的代理方式靠拢的趋势已经在更广泛的慢慢涌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将变得更加明显。我相信,随着这些科技公司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创新,我没看到的趋势也会显现出来。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