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的产品进化史上,从iPod touch到iPhone可谓惊鸿一跃。苹果前CEO乔布斯当初涉足移动通信的计算公式很简单:iPod+通讯芯片=iPhone,为什么不加个通讯模块呢?
乔布斯的加法,让苹果一路走来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而他留下的8000万iPod touch用户却成为一群中国极客前赴后继的香馍馍,一个弥漫着中国式山寨意味的词汇抑或一门生意——苹果皮,由此悄然生长。
从潘氏兄弟2009年的草根创意,到中兴(000063.SZ)为美国运营商Sprint定制的ZTE Peel,苹果皮已经不再神秘。3月8日,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该网站显示“找到相关宝贝196797件”。
俨然红海一片的市场,广州舜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顾辉锋仍然决定一试。他投资了300多万,花一年时间进行研发。“现在准备出第一批货,经销商订货比较踊跃。”
顾辉锋认为,这个市场仍会有故事。
顾辉锋的300万元创业
顾辉锋给其产品取了个很苹果的名字——iPeel。“这应该是目前市场上苹果皮中最薄的。”他熟练地报了几个数字,苹果iPhone4的厚度是9.3毫米,市场上的苹果皮的厚度是14毫米,“我们iPeel的厚度是12.75毫米”。
这“一毫之差”来得并不容易。
根据顾辉锋的市场调研,目前以苹果皮为名的产品五花八门,价格不一,其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属苹果皮520和C皮。与这些采用联发科芯片的产品不同,iPeel选择德国半导体企业英飞凌的通讯芯片,“联发科的芯片相对比较大,产品就不那么容易做薄”。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选择英飞凌芯片大大提高了开发难度。联发科曾被称为山寨机之父,其手机芯片在中国山寨机市场一度垄断。究其原因,除了所谓的turn key一站式解决方案外,就是联发科为厂商提供了堪称无微不至的售后支持,包括派驻工程师、手把手地培训。
英飞凌显然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只能自己摸索。”顾辉锋说。
摸索其实在两个层面同时展开:一方面是并不熟悉的英飞凌通讯芯片,另一方面就是封闭的苹果iOS操作系统。
苹果对于第三方开发者给予的大力支持,曾经做过App Store应用开发者的顾辉锋深有体会:“(苹果)提供给开发者的资料不是一般地详细。”但苹果对于底层的iOS系统则极尽保密之能事,“它不希望开放的东西,一点蛛丝马迹都找不到”。
用顾辉锋的话来说,2011年初开始,在黑暗中摸索了6个月后,iPeel还是出来了,并且能够实现语音通话、短信、上网等所有通讯功能。
选择英飞凌的芯片,除了其体积小能把苹果皮做得更薄,还有能耗和通讯稳定性方面的考虑。广州的贾先生就吃过亏,他不久前在岗顶电脑城花500多元买的一个苹果皮,开始还能打电话,过了几天电话打不了了,“上网速度在他们那里的时候还可以接受,自己回到家就很慢很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