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脚本小子:用别人的病毒攻击网站
360公司网络工程师小雷说,对于大型有组织的攻击,一个人无法完成,需要大规模的合作。拖库、扫描漏洞、交易数据库等等,他们分工明确。其中人数最多的一类被称作“脚本小子”,他们并不真正掌握编写病毒技术,主要用别人编好的工具去攻击网站。掌握这些手法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里上网拜师或者从地下论坛购买工具就能操作。 若以具体比例估计,每1000名黑客对应的脚本小子会超过10万人。
据网络工程师小张介绍,在对一个网站攻击前,需要通过扫描了解这个网站安装了什么软件、有什么“后门”、安全性如何。这个步骤大部分就是“脚本小子”来做。常用的工具是一种漏洞扫描器,扫哪个网站有漏洞,可以去攻击它,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数据。
不过,哼哼(用户名)不希望别人叫他脚本小子,他说,在圈子里这个称呼似乎带有技术歧视性。“我就是黑客,你们的电脑只要我有兴趣就能进去。”今年26岁的他,大学毕业以后,有了正规工作,但每月的收入却不能维持他的生活追求。“我第一次收别人钱是挂黑链。”哼哼还记得,一家卖性药的网站需要提升权重,他开价1000元,后来860元成交。
3 销售:1万个账号可卖50元
哼哼们的电脑连接着的另一端就是庞大的网络信息消费群体。
小雷举例说,按照保守估计,CSDN泄露的600万用户信息,若其中10%有效,那么就有60万网络用户信息被黑客掌握。获取这些信息以后,可以直接侵入别人账号、邮箱获取有用的信息,也可以在网上打包销售。购买者主要会用于网络推销、电信垃圾广告、电商垃圾邮件。
“有客户需要利用微博来刷广告,那么就有人针对微博编写一个程序,只要把数据库套入就能自动批量试。”小张一脸轻松地说,测试成功的就添加成新的库在网上转卖。“其实这个很简单,几乎是零成本。”据一些网络高手曾经测试的结果看,CSDN泄露出来的密码成功登录同一用户的另一个账号,成功概率高达20%。
交易也非常简单,在网络上有专门的地下黑客论坛或者通过QQ聊天交易。小张曾经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人拿到了300万的数据库销售。他试着与这个黑客取得联系,“1万个账号50元,对方为了让你相信,还会先给你10个免费测试是否好用。”
这种形式贩卖网络用户信息,获利非常大。小张说,别小看这几十块钱的1万个信息,掌握这样库的黑客,手里都有上百万的用户信息,可以多次销售给不同的人。
4 产业:银行商场有人也卖信息
今年27岁的王旭,在沈阳有过一段“话务营销”经历。“话务营销”是业内术语,现在有了更时髦叫法:信息咨询营销。说白了就是买卖个人信息。从网络等途径买到的个人信息,在他们手中成为倒卖的商品。
2005年,他加入了沈阳市一个小型的“话务营销”公司,他主要工作是与“客户”接头交易。他们卖的信息有很多类,既有业主信息、车主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大企业或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普通业主信息、车主信息是一般货,卖不了多少钱。如果有某一个行业的管理人员信息、政府人员的信息,这就是‘牛货’,能卖大价。”
王旭所指的“大价”指的是3000元甚至更高,一般信息100到800元不等。
“话务公司”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呢?王旭说,一般“话务公司”在各行业或者企业内部有自己的“线人”。“像银行、商场、4S店,这些企业有很多个人信息。公司会给这些线人钱,让他们透露一些出来。”对于具体的价格,王旭并不清楚,但在他的印象中,应该至少有五位数。
另一个获得信息的渠道是从同行处购买或者交换。“现在的这些公司叫信息咨询公司。这些公司在网络上互相买卖交换各地的个人信息。”由于现在做这个行当的公司很多,信息的价格骤降,10万条信息也就几百块。不过,这个买卖的渠道行内人并不十分看好,因为不能保证“质量”,很多都是假的或者是过时的。王旭回忆,2008年,他所在的公司大多数的收入来自网络销售,部分是线下销售,一家14个人公司,最高的一个月纯利润达到40多万元。“因为现在查的很紧,生意没以前那么好做了。”
从3月中旬至月底,记者试图以买主的身份联系几家北京和外地的信息咨询公司,但是得到的回答都是“风声紧”、“过一段时间再说”的回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