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除去出家的这个时间点,您看在稻盛的一生里,有没有分成几个明确的阶段,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想法,或者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A:稻盛是个特别喜欢在工作中思考的人,他曾经说过,经营企业的每一天,都能提升理念。但可以称为所谓理念飞跃的,就我个人来看,在他的一生中至少有五次。
第一次是他大学毕业在京都的松风工业打工的时候。当时那个厂经营混乱,工资发不出来,一开始他也是整天发牢骚,一事无成。但最后他觉得没办法了,工作难找,而要改变这个企业也不可能,所以就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观念,全身心地投入特种陶瓷的研究,结果发明了高频绝缘性强的镁橄榄石陶瓷。
稻盛的人生就从这里开始转入良性循环的,他思考这件事情后意识到人的心态和工作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这个事情跟后来京瓷的成功关系很大。也就是说,只有全身心投入工作才会获得好的结果—因果关系一直是他哲学的一个根基。
第二次稻盛经营理念的初步形成是在1959年京瓷创业以后。因为当时他开始从一个技术人员转变成经营者,很多人要请教他这些事情要不要做,还会问他很多经营的问题。有的问题他能回答,有的他答不上来。结果搞得他觉得责任重大十分焦虑,夜里睡不着觉。最后稻盛来了灵感,说既然我没有经营的经验,我就把这些问题用做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来区分好了。不用太啰嗦,就一句话,就是把人的良知作为判断基准,怎么说就怎么做,终身坚守这一底线。
第三次稻盛的想法发生很重要的改变是在1961年,这是京瓷创办后的第三年,因为待遇问题,有员工和他发生了冲突和谈判。他这时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办企业的目的。他是因为在松风工业得不到重视才出来办的京瓷,让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是他办企业的初衷。经过这件事情以后,他意识到你如果只想实现个人抱负,员工不感兴趣。虽然稻盛当时没有答应员工们的一些具体要求,但是他改变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目的。他把京瓷从“技术问世”的目标变成了“保护员工及其家庭的生活,为大家谋取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而且也要求公司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样一个转变,是把公司目标变成了所有的员工都能接受的目标。如果你一味要求他人为你的个人目标作出努力,是没有人会为你去奋斗的,所以这个转变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京瓷后来发生飞跃的思想基础。
稻盛的另外一次重要转变是读到了安冈正笃阅读中国古书《阴鸷集》后写的《命运和立命》一书,感觉醍醐灌顶,确立了他一生由“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组成的人生观。他认为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命运是与生俱来的,比如京瓷就是碰上了全球半导体市场飞速发展的时候,才能做大,不是你自己想要怎样就能怎样的。但是除了命运的法则之外,还有一条因果报应的法则,就是你碰到每一件事情,应该怎么考虑,怎么来应对,错误应对只能得到糟糕的结果,正确应对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样不断累积,就能改变原来命运的走向。命运你没有办法选择,但是人生的结果确实是你自己决定的。从那个时候起,他的人生观就完全确立了。所以他自己也说,他很幸运,30岁以前就明确了人生观和企业经营的理念。
Q:前面的这四个理念实际上跟他后来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创新也是有关系的吧?
A:是的,他第五次的经营理论发生飞跃就是发明阿米巴经营模式,这大概是1966年的事情。当时京瓷发展了7年,从28个人变成200多人。稻盛开始管不过来了,企业也发生了问题。稻盛说自己是从西游记的孙悟空得到启发的。孙悟空在被敌人围困的时候,拔出毫毛一吹,变出很多小孙悟空。他说,那我能不能在企业内部培养出一些和我有一样经营理念的小经营者呢?这个人可能能管50个人,那我就让他管50个人的一个独立单元,这些人都要承担责任和背业绩指标,这个就是他的阿米巴经营模式。
这个模式是稻盛独创的,后来他1985年创办通信公司第二电电(KDDI)的时候,也用了这一模式,用得非常好。 2011年,日本政府恳请稻盛出任亏损了2万亿日元的日本航空公司的CEO,他把这一套模式用到了日航,也非常奏效。他刚到日航三个月,后者的报表上已经出现盈利了。但要想学会阿米巴经营的诀窍,前提就是必须认可稻盛之前的那些利他的经营哲学。因为每一个阿米巴小组是独立核算的,都要强调经营效益,如果没有利他主义的大前提,各个小组过分强调部门利益,一定会影响全体的利益,那么阿米巴经营就没有价值了。只有各个小组都能够为别人和企业整体着想,堂堂正正展开竞争,阿米巴经营才会成功。
Q:也就是说,在企业向你和公司要求咨询并且传授稻盛的经营方法的时候,你只需要帮企业家去思考基本问题就可以了,对么?因为其实他的方法和他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是紧密相连的。
游稻盛成长路、学阿米巴经营(2012年7月)赴日游学暨第20届盛和塾世界大会 报名电话邀请函【稻盛和夫】 http://www.cye.com.cn/adcye/zhhui/201203301336614.htm
A:我们跟很多企业家打过交道,发现他们中多数人的困惑都是企业的基本问题没想清楚。比如办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到底要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和哲学?企业家想不清楚这个,就不会向员工说清楚,就不能与员工共有正确的企业哲学。其实作为咨询顾问去教企业家具体该做什么是不可能的。你要讲具体的战略,企业家比你懂得多了,但是根本的困惑不在这里,这里面稻盛和夫的方法所能教授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经营哲学和人生观以及在此基础外的阿米巴模式。也只有确实有共鸣的企业家,才能真学会稻盛的那一套。这种时候,其实我们只要跟企业家谈一谈立刻就能知道,他是不是有可能接受这种哲学。
其实学习他的方法也很简单,包括我们这个公司在经营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想去问稻盛。他总是回答说,你不用问我,你依靠正确的做人基准,你自己去想清楚该不该做这个事情就可以。比如交税,是可以有一些合法的办法避税,但是你如果是用道德上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你就不会去这么做。他谈管理和经营哲学的时候,首先看基准,就是人的良知。比如,你作为一个人肯定知道不能损人利己,不应该虚伪,不应该傲慢,不应该贪婪等等,一个企业家在做什么战略之前,首先要考虑作为人这样做是不是对的,这就是稻盛经营企业的原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