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当当网公关总监郭鹤对时代周报表示,当当入驻天猫在没有确定消息之前不做评论,但今年的开放平台“走出去请进来”是当当的重要战略。
“当当入驻QQ网购平台已经可以确定,而且双方合作是排他性的。另外,已经是B2C第一大店的当当母婴业务也将在图书之后入驻QQ网购平台。”他对本报透露说。
另外,他还对时代周报表示,随着国美网上商城入驻当当网,双方做了一系列大规模、大力度的促销活动。当当的国美频道希望能在3C品类的综合价格上做到全网最低价。
更“狠”的角色还在后面。
京东最大的竞争对手苏宁易购更加活跃、也更加有针对性。4月8日,苏宁易购高调宣布掀起价格战,今年欲冲刺300亿元的销售目标。
“有些企业并没有想实实在在地通过市场去挣钱,而是从流量上去吸引投资者,有些企业上市以后也没有让投资者达成应有的期望。对规范经营、创新经营的苏宁易购来讲,目前正是获得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机。”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暗讽京东说。
而在库巴网副总裁彭亮看来,电子商务这几年的疯狂发展,也让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等有了较好的了解,如今资本回冷,这对不缺资本、而在供应链方面又有着先天优势的传统企业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
“京东这种资本驱动型电商很容易被资本左右,而实力不强的资本驱动型电商还容易受到强势供应商的挤压。”彭亮认为,库巴牵手国美以后,则汇集了资本优势与供应链优势。这正是传统企业做电商的优势。
而易购们的价格战也果然起效。
据购物搜索一淘网的报告显示,通过低价策略,苏宁及国美系电商网站在3C数码、家电等商品上已经拥有了较为明显 的价格优势,在抽样调研的近两百件近期热销商品中,苏宁易购和库巴网拥有价格优势的商品占比分别达到了41%和27%,高于京东商城(22%)和国美网上商城。
“当京东开始控制成本,为了上市而努力让财报变得好看时,在线下有二十多年供应链积累的苏宁、国美借机打价格战,确实给京东形成了一定压力。”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分析称。
而在非3C领域,由于天猫不断加大对B2C企业的拉拢力度,京东的开放平台(POP)业务也会受到很大的抑制。
面对“围攻”,刘强东则回应称,每当大战来临,都是京东人亢奋激昂的时刻,京东不搞什么联盟、围剿、公关战等。坚信只要持续投资和运营提升,就能给大家最好的用户体验。
质疑不断
外界对于京东的质疑似乎从未停止。
“京东这几年跑得太快,会面对全新的仓储流程、配送费用、成本结构、库存周转周期等挑战。”陈寿送说。
日前,一篇名为《京东的七大秘密》的文章在网络流传,该文章透露了京东商城2011年的销售规模、毛利率、现金流等关键财务指标,并预计京东商城年内或被迫IPO。
该文作者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称,京东在2011年实际的销售额为210亿元,毛利约15亿元,而扣除薪资、技术和物流等方面的支出,京东去年净亏损15亿元。
他还声称,京东商城此前的10亿美元融资,过去一年已不足一半,账面仍有现金是因为供应商的账期从一个月延长到两个月。“京东的盈利未来在哪里?未来的盈利关键看京东商城的开放平台POP平台。目前京东POP平台中的白酒、3C销量不错,但是更大品类的服装、化妆、母婴均不太理想。”
对此,京东副总裁吴声对时代周报表示不方便表态。“没有必要去回应这些,有些事情我都不知道,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他说。
而对于苏宁、国美的围攻,吴声表示,电商市场还是一个增长市场,每个电商都有自己独特的模式,京东欢迎公平竞争,“围攻”一说有点夸大。
“外界怎么知道京东没有踩刹车呢,如没有踩刹车又怎么能高速发展呢?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反而,在发展过程中适当踩刹车,调整方向和反思,才能使京东更健康高速地发展。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每一次踩刹车都要广而告之。”他如此回应京东从不踩刹车之说。
根据蓝烨透露的数据,京东目前在B2C市场占有率将近37%,去年日均订单量约为40万单,配送队伍超过万人,同时开放平台营收数据保持200%-300%的增长。
李国庆也不闲着,又来为京东支招。“为了资金撑过年底,别盖库房了,盖一个要10个亿啊,租挺好;融资吧,别在意估值了;千万别想提商品售价靠减亏,咱们这类‘傻大黑粗’业的顾客忠诚度低;也别想靠占用供应商和商家和广告公司货款,它们唯利是图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