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央视一期《团购旅游您放心吗》节目,曝光了部分旅行社通过团购低价推销其“一日游”产品,而在旅游过程中误导消费者去指定地点购物,推销一些以次充好的商品,该事件再度将旅游服务业推到舆论的焦点。
与此次事件有关的窝窝团反应迅速,在节目播出当晚就在其官博上发表声明并承诺:该旅游服务确实存在缺陷,窝窝团对此承担所有责任,消费者不管是否已消费,窝窝团都将在24小时之内全额退款。“事实上,类似事件在旅游消费中屡见不鲜。”中国旅游研究院杨彦锋博士表示,要完全杜绝此事很难,一方面旅游从业者要加强自律,改进旅游业配套服务设施和体制;另一方面,对于与旅行社合作提供旅游服务的在线信息运营商,也要加强审核与监督,避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乱象背后凸显旅游业痼疾
如今,“到指定地点购物”已是旅游业公开的秘密,几乎所有的游客都知道,这已经成为旅游的“保留节目”。“如果只是带去指定购物地点,不强制购物还可接受。”多次参加旅游团的张女士表示,尽管也不喜欢这样的安排,但这种做法似乎从游客到旅游公司,大家都已默认。
目前,很多人出行还是采用跟团旅游的形式,几乎所有的旅游社都接到过各种投诉,由于旅游服务市场的发展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地方旅行社,许多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比如旅游路线随意变更,存在不透明消费项目,强行拉客,诱导消费或强制购物,高额回扣,虚假协议等等。
近日,一位西安退休职工王女士在向云南省委书记的投诉中,描述了她在云南随团旅游期间遭遇的不愉快经历,并列举了导游劝导购物的雷人语录,以及游客不购物被司机报复等种种乱象,再次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尽管今年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措施对这一行业进行规范,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对遏制旅行社和导游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定点购物方面,效果并不明显。
对此,许多旅游从业者表示,他们也有难言之隐。随着各大景点门票价格不断上涨,各项成本支出持续增加,而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许多旅游公司为吸引顾客,纷纷推出“低价”、“超低价”甚至是主打购物的“一元旅游团”项目,变身“销售渠道”,通过购物返利等方式来增加营收。与此同时,对导游而言,不少导游因为不在旅行社拿工资,或者底薪非常微薄,他们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从游客购物、参观自费景点中获取的佣金和回扣。
团购企业呼吁加强旅游监管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开始采用线上销售形式,而此次报道涉及的“旅游团购”,其实只是在线旅游服务的渠道之一。
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1672.9亿元,较2010年的1037.4亿元增长了61.3%。
目前,从事在线旅游服务的企业有以下3种:第三方预订代理商即OTA,如携程、艺龙、芒果和同程;在线直销,如国旅总社、中青旅、途牛、驴妈妈等企业;还有第三方平台,如去哪儿、酷讯、淘宝旅行、QQ旅游网等。
随着团购的快速发展,团购也成为在线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销售渠道,各大团购网站都提供在线旅游产品,包括报道提及的“一日游”产品。
作为团购行业的标杆企业,窝窝团公开表示“承认该单业务存在缺陷”,并在第一时间给消费者退款,这一做法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
事实上,经历了早期的粗放式发展,团购行业正变得越来越规范。从去年到今年,团购网站推出了多项保护消费者的措施,注重解决消费者投诉难的问题,而窝窝团在对消费者投诉的解决率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例。
然而,要完全解决团购旅游中的问题,关键在于旅游市场的规范,毕竟线上渠道要监督全部消费过程,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服务质量监管的缺失,才是低价运营模式的最大症结。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旅游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不论旅行社采用何种方式和价格吸引游客,只要服务质量出现问题,都将受到严格处理,低价竞争现象才会得到有效遏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