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差评师狩猎目标
据了解,王先生刚刚上架“3.03元小饰品(包邮)”,立即成为职业差评人的狩猎目标。
“几乎在同一时间,有30多个淘宝小号一起拍下这件商品。”他提供了QQ截图:这30多个ID,来自两个职业差评人群,其中一个差评群派代表小M(化名)与他沟通,要求给每个ID号赔付20元,否则就投诉。“我们是来求财的,不是来求气的。”小M公然宣称,“你的店铺封了,我们没损失,只是少赚钱而已,你就不一样了。”
由于深谙淘宝规则漏洞,对方拒绝在阿里旺旺进行沟通,甚至告诫:“QQ截图做不了证据,你不要白费劲了。”
果然,王先生向淘宝小二举报,淘宝方则认定“不发货就是卖家的错”——按照规定,卖家需要全款退还,并赔付货款的30%。
投诉无果“吃闷亏”
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5月底,淘宝店主“爱持户外”陆续在“淘宝生活”发帖,直播他卧底职业差评师QQ群获取的信息。
昨日,“爱持户外”接受成都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户外用品店于去年11月营业,多次遭遇职业差评人敲诈。
他称,淘宝此前的退款理由有一个“商家缺货”选项,一旦成立,店铺要被扣除最多500元的保证金;因为这个系统规则的漏洞,他损失近8000元。经过店铺集体申诉,这个选项已经取消,但类似的系统规则漏洞仍然不少。
“爱持户外”表示,周围大部分淘宝店家遭遇过职业差评人,且投诉无果只能“吃闷亏”。这一说法也得到卖家王先生的证实,他说“现在中小店家人人自危”。
淘宝卖家被迫卧底
投诉无门,“爱持户外”便想到做卧底,“我在群里卧底了半个多月,“在不到3小时的时间里就有10余卖家遇害,还有双冠卖家遭毒手。”
他说,经过他的曝光,那个390人的大群清理了一次。而他,因为没怎么发言提供线索,就被该群清除了。
产业链探因
买方信用评估
直接影响卖方贸易数量
仅凭网图判真假
信息严重不对称
电商信用体系漏洞
产生“差评删除需求”
需求引导寄生人群
催生灰色产业链
敲诈步骤
使用小号拍下商品→收货→给差评→卖家要求修改差评→买家提出修改条件
备注:“小号”即没有经过实名认证的马甲账户。
杀伤力
3钻以下:
20个差评就可让店关门
3钻以上皇冠以下:
一般50个差评左右
皇冠店铺:
攻击难度较大
收益
差评:
每个收益几十元至上百元
差评大单:
等级高店铺一单上万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