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这是大限到期前出台的最后一个“新36条”实施细则。至此,促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实施细则终于在6月底收官。截至7月1日,各部委共发布了22个“新36条”实施细则,基本按时“交卷”,不过大部分细则都是6月底国务院限定的大限前突击出台的。
“本轮实施细则的出台是一个进步,不乏有一些亮点,也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但民间资本能否真正成功进入垄断行业这仍是个问题。”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7月3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然而民营企业对实施细则的出台反应“冷淡”,周德文认为,大部分私企对政府是否诚心推进有所顾虑,“细则不细,企业担心政策多变——今天让你进去,明天就将你踢出来,”周德文表示。
核心领域只字未提
6月下旬,国家能源局下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然而这个政策却让民间私营油企颇感失望,他们最期待放开的原油进口权在实施意见中只字未提。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煤、油、气资源的民营企业,广汇能源(600256.SH)建成了国内首条民营跨境天然气管道。但由于一直无法获得原油进口权,其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原油资源一直无法运回国内。广汇能源面临的困境,与国内诸多民营地炼和原油贸易企业如出一辙。
中国的原油进口权一直牢牢控制在两大石油巨头手中,民营企业均没有原油进口权,“油源”问题使得大部分民营油企只能靠炼化,销售成品油的微利生存。
新疆广汇集团发言人王玉琴表示,早在两年前,广汇集团就向监管部门申报了原油进口权的材料,但也迟迟未能获得通过。
据了解,目前新疆自治区政府已经组成专门的协调小组,就此事与能源局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如果协调成功,那么广汇能源有望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原油进口权的民营企业。
对于此次能源局出台的“新36条”,黑龙江龙庆集团董事长赵友山也认为毫无新意。
他告诉记者,国土资源部和国家能源局文件中提到的鼓励民资进入的领域,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煤炭加工转化和炼油产业、全面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实际上民营资本早就可以进入了。“但这个领域最核心的问题即放开民营企业的原油进口权却呼吁多年依然只字不提。”赵友山表示。
据悉,2011年黑龙江龙庆集团就已经与俄罗斯和阿塞拜疆的石油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酝酿从这些地方进口原油到国内,但由于没有资质,最后“不了了之,谈的都白谈了”。
身为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的赵友山近些年一直在呼吁国家能够放开民营企业的原油进口权。今年年初,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关于放开民营企业进口俄罗斯汽柴油试点的建议》,其中建议每年划拨500万吨进口俄罗斯汽、柴油指标,交给行业协会统一分配。但半年多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记者注意到,电监会6月19日发布的《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中,在市场准入、监督电网公平调度、可再生能源接入上提出无歧视接入电网。
该实施意见获得业内认可,尤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首度提出在并网问题上要对国有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不过,美国Martec咨询公司中国分公司能源电力业务总监曹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认为,该实施意见还是缺乏实施细则,且目前电监会的职能仅限于电力安全及可靠性和电力市场的监管,因此该实施意见能否奏效有待观察。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