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客户和产品。拉卡拉的线下布局也算。
郭成杰,混迹互联网的EE男
看了下上边的回答,大家对移动支付的定义还没有统一奥,移动互联网背景的人更希望看到是手机端的支付功能,而运营商背景的人,更希望看到基于近场通信的小额支付。
手机端的支付,在国外貌似融入了强大的信用卡体系,像苹果商店,注册先要求预授权个1美元,这样就既不收费,又验证了信用卡的信息,但是在国内,信用卡的网上支付貌似很少,除了酒店,机票这种有实体服务,又有实名保障的,我还没享受过其他行业的预授权服务,网上使用也仅限于携程订票。如果脱离了这种银行的支付体系,我有很难想象在手机上你要完成像在电脑上一样的较为复杂的操作(我要同时对付第三方支付网站和网银)。我不知道中国银联在手机支付方面有没有布局,如果做了,其实可以极大的活跃移动互联网市场,为更多的开发者造福。
基于近场通信的小额支付,其实是大的第三方支付以及运营商(中移动、电信等)可以大展身手的,因为投入大,而且重在支付和结算,银行没有精力去做,而这方面正是第三方支付以及运营商的擅长之处,而且支付设备的提供商,有一种近似垄断的优势,相信对第三方支付和运营上颇有诱惑力。我的感觉,其实支付芯片不一定在手机里,大部分人的需求,其实就像香港的八达通,便利店买东西,坐出租车,坐地铁,如果有对较大额度的支付要求,可以使用智能的支付端,输入密码~
陈建伟,中国电信支付公司产品总监,移动支付
前景?移动支付真正在中国被小规模应用也就2年不到,再对比看看当前的媒体关注度、国内外同行的兴奋程度,就知道前景了。
挑战:观念要转型。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是一样的么?真正的移动支付目前很多都还小荷只露尖尖角(比如近期热门的square),千万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我个人感受来说,当前的运营商、银行、商户都已经放开足够多的口子了,粉丝们也已经积攒了很多热情,就看大伙的行动力度了。
核心竞争力:初期有两个:粉丝数,和至少一家合作银行!中期有两个:从粉丝到被带动的客户数,和从好奇到主动参与的商户数!中长期来看:更多的客户、更多的商户、更多的银行,以及基础的账户或清结算能力
xLight,SimpleAmazing 澳客彩票网做技术工作
目前看来,移动支付还被银联牢牢的抓在手里,暂时没有看到开放给第三方的可能性
公页扬,支付宝无线事业部技术管理人
我把移动支付先缩小为手机上面应用的收费范畴。现在手机上面应用开发者越来越多了,但是能够收到钱的人太少,一方面取决于用户的付费习惯,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市场上面没有可选择的支付工具,传统的运营商代收费随着扫黄的整顿这两年的门槛提高了不少,而且cp能够收到的占比实在太少,都被运营商抢占了,这个是背景。从现在iphone,android Cye等smart phone的火热发展,甚至iphone渐渐成为街机了,就可以知道前景如何了。我绝对看好这个前景。
谭璐,通联支付电子商务部
有机会,但是比较难做,这块参与的玩家有,用户,银行,银联系,运营商,手机厂商,第三方支付,不过说到底最后还是银联系和移动系的较量,第三方支付,包括支付宝坐起来都很吃力,更别说别家了,运营商控制信息流,银联控制金流,移动入住浦发也是这个算盘,不过两家融合比较难,特别是中移动想定标准自己玩,熟不知以后移动不只手机端,最可能的结果是银联系和移动妥协,然后国家出面定个标准,偏银联的路子,移动也分一杯羹,大家都别玩了,尘埃落定。
子路(胡锴),电子商务,赚钱不容易!
商业玩大了,一定要介入金融,看看刘永好投的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股东就明白了。商业的极致就是捆绑金融,绑架政府。(貌似反动了点)
王涛,关注电商与各种垂直领域应用。
用户什么情境下需要无线支付?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1、短时间无法接上有线网络,旅游中;
2、支付额度很小,安全性要求没那么高。
再考虑,如何找到支付的对象?
1、看到实物;
2、手机二维码,非接触芯片等技术。
最后,支付后的订单处理...客服流程...
而这整套流程都要比现有的方式更具吸引力,否则用户为什么要改变习惯呢?
抛砖引玉....
哲同,软件工程师
这个问题很大,似乎要讲到了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了。
但如果细化到每一个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面临的问题无非是交易安全、应用场景以及客户服务3个方面。交易安全和客户服务我觉得大公司有他天然的优势,你很难在这两方面去超越类似paypal、支付宝这样的大公司。对于大公司来说,这确实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小公司呢,个人认为就只有在应用场景方面下功夫了。因为无论你的公司有多大,要想完全覆盖每一个场景,并且做到极致,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小公司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机会。小公司一定不要求大求全,将一个可发展的业务做到极致,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机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