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要把双十一做成中国版的黑色星期五,两者的可比性在哪?这次声势浩大的促销能否真的改变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黑色星期五”让美国电商迎来了流量和销售额的小高峰,而这距离中国的天猫“双十一”收官不过半月时间。从双十一和黑色星期五的各项数据对比中不难发现,中美两国的电商发展阶段和用户习惯仍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
一、电商DNA:美国的电商由传统零售企业和亚马逊主导,而国内电商基本由互联网公司主宰。
二、移动支付:美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远超中国,移动支付渐成常态。而中国移动支付在电商整体流量和交易额的占比仍旧偏低,处于爆发前夜。相同的是,苹果的iPhone和iPad在中美两国都成为用户移动支付的首选设备,消费能力完爆安卓。
三、社交网站贡献方面,社交网络为美国电商带去的流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中国,新浪微博已成为电商的一大流量入口。
电商DNA
美国:传统零售商主导
中国:互联网公司当道
最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美国电商由亚马逊和传统零售企业主导,而中国电商基本是互联网公司当道。
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黑色星期五当天,全美流量前五的网站分别为亚马逊、沃尔玛、百思买、塔吉特(Target)和苹果。除了亚马逊,其余四家公司全部为传统零售企业:沃尔玛和百思买无需赘述,塔吉特是全美排名前列的零售商,而苹果的数码零售性显然胜过其电商性。
这一情况在我国国内却完全不同。挑起双十一大旗的是天猫淘宝,凑上来围追堵截搭顺风车的是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网和苏宁易购。沃尔玛、家乐福这些传统零售商基本毫无动静。苏宁易购应该可以算作传统企业的代表,但在天猫淘宝1.3亿的访问量前,苏宁易购不到700万的访问量显得没什么威胁性。
诚如马云说那样,国内双十一是以电商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颠覆性战争。“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游戏已经开始。”
此外,尽管电商在美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已超10%,中国还不到5%,但中国电商前几名公司的销售体量已经超越美国电商代表公司。
来自comScore数据表明,黑色星期五当天全美零售额电商零售额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6%。comScore预计,“网购星期一”的全美电商销售额有望达15亿美元(93亿元人民币)甚至更高。而双十一当天,仅天猫淘宝的销售额就达191亿,同比增260%。
用户数方面,黑色星期五全天,美国共有5730万人访问了在线零售商店,同比增加18%。而双十一,天猫及淘宝宣称的独立用户数为2.13亿。由于中美两国人口基数的悬殊,中国电商在用户数上超越美国没有悬念并已是既成事实。
黑色星期五,来自移动设备的成交额和流量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5.2%和67.8%。
移动支付
美国渐成常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