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创业公司。他的公司就是一个真正的巨头——营收高达50亿美元以上,市值约为600亿美元。但是,它仍然像当初一样活跃。它的工程师们接二连三地推出新的产品和功能,正如同Facebook园区的海报上所写的:“迅速前进,破旧立新”。
扎克伯格的动作也很快。他设置的公司结构甚至允许他可以不经董事会允许就做出重大决策,而且他会毫不犹豫地使用这种特权。在今年4月,他出人意料地收购照片分享网站Instagram就是明证。
虽然Facebook在2013年也可能会做出较大的收购活动——例如,收购Yelp或Pinterest或其他突然进入扎克伯格法眼的热门创业公司,但这并不是该公司的发展路径。相反,它会继续挖掘更小的创业公司。在2012年,Facebook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例如推出了大量新的广告产品,推出了礼品赠送服务FacebookGifts,完成了收购Instagram的交易,以及进行了公开上市。这一切奠定了该公司“我们需要赚钱”的基调,因此,该公司在2013年的很多事情我们基本上可以预测到。下面是该公司值得关注的五大事情。
1.通过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赚钱
Facebook现在的所有中心工作就是移动,这是扎克伯格及其团队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注意的一点。Facebook的移动营收主要来自于所谓的赞助故事(SponsoredStories),而且正在不断增长。随着Facebook努力从其庞大的用户数据中寻找意义和发现商机,它显然有机会从除广告之外的其他地方创造营收。
首先,根据你的地理位置,给你发送你附近酒店或商店的信息。去年春季,Facebook收购了一家名为Tagtile的创业公司,该公司提供移动用户忠诚度开发业务。它主要向本地商家提供一款名为“TagTilecube”的硬件设备。该设备可以安装在Android和iOS手机上,供商家对客户群进行跟踪管理,还能向客户手机发送定制内容(比如团购信息)。Facebook已让商家通过其团购服务Offers来发布特价商品信息。从逻辑上来说,整合所有这些服务就是Facebook的下一步工作。因为这样做Facebook就能够及时告知你“赞”过的附近某家商店的特价商品信息。
事实上,在9月中旬,Facebook已朝这个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它为iOS和Android设备推出了重新改版的Nearby功能,该功能可根据你的“赞”、签到以及你好友的推荐信息来给你呈现本地最受欢迎的地方。在一篇有关Nearby功能的博文中,Facebook声称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让它变得真正有用远比想象中难。
例如,Facebook可能会给你提供你“赞”过的某家酒店的优惠信息。但是,如果它还知道你是否肚子饿了或你是否有时间去就餐,那就更妙了。正如Facebook的产品主管山姆-莱辛(SamLessin)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所说,“用户并不想收到那些希望接近你的公司的信息。”
2.类似Yelp的评级系统
Facebook应该收购商铺评论网站Yelp。它的市值约为Yelp的50倍,因此钱不是问题。收购的理由是,Facebook需要一种类似于Yelp或TripAdisor的评级服务来帮助它分析什么可能让用户感兴趣。而且,它推出的Nearby功能直接冲击到了Yelp和Foursquare。
Facebook的“赞”功能给了它非常有用的数据,签到和分享功能也是如此。但是,它需要更多有用的数据。而类似Yelp的评级系统将给予Facebook更多的结构性数据。此外,增加这种评级系统——Facebook似乎准备自己研发它,而不是收购它——将有助于实现Facebook的搜索目标。在今年9月,扎克伯格宣称他已有一个团队正在开发搜索功能。Facebook版的社交搜索功能将会在2013年浮出水面。
3.Instagram金矿
在2012年底,Facebook及其Instagram的员工重新修改了他们的服务条款,允许Instagram销售用户的照片,从而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用户的迅速反击迫使Instagram立即承诺重新修改政策。
尽管如此,Facebook终将度过这道坎。即使有数百万个用户流失——Flickr及其他服务正在极力抢夺这些用户——号称拥有1亿多用户的Instagram也很可能轻松度过难关。它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以至于人们已不再谈论它的令人乍舌的市值下跌了——由于Facebook的股价下跌,它的市值已缩水了2.85亿美元。此次收购活动对于Facebook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让它迅速开始移动业务。
Instagram甚至不需要将用户的照片销售给广告商,就能成为Facebook主要的营收驱动器。由于Facebook汇总了它通过Instagram收集的数据和它通过Facebook本身收集的数据,该公司有望想出各种赚钱的策略来。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