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起家盼融资
2012年末,一条由56网市场销售副总裁李浩爆料的帖子在微博上被疯转。微博称,他在杭州参加淘宝联盟大会,问同桌一个“85后”的小伙子的行业与收入,对方谦虚地回答,就自己一个人在家瞎弄个小网站并做做微博转发,一个月收入35万元。
这条“励志”微博,短时间内引来无数旁人艳羡的眼光。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互联网创业者都过得如此“滋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知山有虎,更向虎山行——创业之初,很多创业者就像是蒙着眼睛,朝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一头冲了过去,至于能否赚钱,考虑的人就比较少了。本次调查数据显示:72%创业者是因为“兴趣爱好”而创业,但是超过57%的创业者对自己创业的行业,表示“完全不了解”或“略微了解”。
投入十分的激情,却未必能换来一成的回报,无论处于哪个领域,这是所有的创业者都必须做好的“最坏的打算”。收入是衡量创业项目“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多数创业者还是处于 “营养不足”的状态。本次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45%的创业者2011年年度收入不超过1000元,近20%创业项目年度收入在1000元-5000元之间。网站盈利规模和覆盖面显著提升,但形式单一有待新模式爆发。目前而言,在互联网创业者中,联盟广告受青睐,近半(44%)创业者以广告联盟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对大多数的草根互联网创业者而言,依然面对生存难题,他们靠自己掏腰包起家,创业团队处于小作坊模式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尽管2012年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创业团队都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同时政府对风投、私募的默认和支持也推动了行业的自我发展,但仍有85%的创业者表示,只能靠自有资金启动,并且超过80%的创业团队目前成员在6人以下。此外,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创业者希望以明确的股份来换取投资,但67%的创业者表示没有和投资人的沟通渠道。
虽然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人给了年轻的创业者很多机会,但同时也有一批投资人和一些创业者表示,不支持辍学创业。 “找一个天使投资,最重要的不是钱,最好是钱以外的东西,比如投资人的经验,对创业者长期的指导,投资人的人脉、社会关系等等。”天使投资人薛蛮子表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最好在企业中锻炼两三年,看自己是否具备做一个公司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
资深天使投资人的话其实是在提醒 “创业需谨慎”:若创业者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不留神就会一败涂地。 《2012年互联网创业者生存与发展报告》显示:政策风险、流量下降、盈利不佳、推广成本上升、服务器成本上升、办公支出上升分别以52%、48%、45%、36%、34%、25%成为创业者的六大风险。政策风险、长期不盈利、运营不利并列对创业者信心最大打击来源,让其可能因此放弃创业项目。
移动互联网还剩多少金矿?
《2012年互联网创业者生存与发展报告》显示,总计62%的创业者选择了垂直细分行业,其中互动娱乐、生活、IT三个领域成为最热门的互联网创业领域。而在众多创业者眼中,移动互联网像是一个巨大的金矿,等待着被挖掘。
随着越来越多创业者的涌入,以移动应用开发为代表的创业模式不仅为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宣告了新一轮创业大潮的到来。创业者都希望以灵活、创新的思路和高效、快捷的执行力,有机会突出重围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分一杯羹。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10%的网站中过半数的流量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创业者也有30%以上提供了APP应用给移动互联网网民,可供移动设备访问的网页版、WAP版也已成为大多数网站的基础配置。
不过,有统计显示,超过90%的移动创业者无法赚钱,仅有少部分移动创业者能获得少量收益,做到一定规模的更是寥寥无几。虽然很多移动创业者都梦想成就下一个 “愤怒的小鸟”,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梦想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不切实际的 “瞎想”而已。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的原因在于,虽然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但是移动创业却呈现了“红海”的迹象。艾瑞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一季度,移动应用开发者规模50人以上的仅占到2.3%,小于5人的团队高达66%。这说明,绝大多数的移动开发者不具备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在短期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这些移动开发者能否坚持下去将会是个巨大的问号。
移动互联网竞争的激烈决定了移动开发者很难获得风险投资,他们只得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来从事创业,在产品做完以后,如何推广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也会成为移动开发者最重要的创业成本。在产品获得一定的用户基础以后,如何搭配良好的商业模式,获得相对应的经济利益,又会是个难题。艾瑞分析师指出,移动互联网创业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盲目进入,失败的风险会很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