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亿回收成本谁买单?
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虽然有规模有市场,但因为未解禁,企业经常受到“特殊关照”。
“我们企业大都有正规工商营业执照,每年也正常纳税,除了在当地工商局登记时生产经营项目中不会直接写明‘发泡塑料餐具’。但因为‘名不正’,所以这些企业‘言不顺’,经常被举报查处,还被别有用心的人敲诈勒索,企业为了持续经营只得隐忍不发。”一位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网“诉苦”。
为了保住其巨大利润,也为了不再受“特殊关照”,广州10家发泡塑料生产企业决定放手一搏,向律师求助以求得解除发泡塑料餐具禁令,企业支付律师450万“公关费”。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并将于今年5月起生效,这意味着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将解禁。
上述10家及更多的地下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将“转正”,并且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
但大量发泡塑料餐具使用之后如何回收处理,是一道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最终是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还是厂家出钱、或是国家来买单?
目前我国的垃圾回收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在没有人愿意分拣发泡餐盒的情况下,将其从垃圾中分拣出来花费的人力、财力都很大。此外,发泡餐具回收还面临体积大仓储运输费用高、含油多不易清洗、清洗废水处理困难、二次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回收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白色污染”或将再次上演,最终公众利益将受损。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改性塑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英俊称,目前在回收发泡塑料餐具技术方面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可以利用“非溶剂型热介质消泡减容技术”将回收后的餐具进行消泡回收,大大减少发泡塑料餐盒占地面积,方便运输。但刘英俊向21世纪网表示,这套消泡设备需要十几万,如果投入企业生产可能会更高。
很多专家建议学习上海“三分钱”的做法:从2000年6月14日开始,上海实施《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谁污染,谁负责”的环境管理原则,由管理部门向生产一次性塑料饭盒的厂家每只收取3分钱的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处理费。
但作为上海“三分钱” 配套工程,全国仅剩的唯一家发泡塑料餐具再生处理企业昆山保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目前也难以维系,各发泡塑料企业生产厂家因成本原因无法继续缴费,使得其长期处于开工即亏本状态。
若需要重新启动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工程,其成本远不止三分钱,董金狮称包含分拣清洗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废水处理成本等在内,摊至每个餐具需要六分钱成本,而这部分钱由谁来承担?“企业肯定不愿意承担,其餐具成本本身就几分钱,如果将这六分钱摊入企业,每年将总共投入9亿元来进行回收处理,企业将无利可图。”董金狮向21世纪网表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