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观察→新闻
    


解析微信自媒体为何浮现赚钱躁动症


cye.com.cn 时间:2013-5-9 9:43:01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宗秀倩 我来说两句

开个微信公众账号,写点行业分析或者八卦,微信网友一来一往互动,这本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眼下,微信自媒体运营似乎变得越来越沉重。

“能坚持一年的自媒体人,是凤毛麟角;能坚持10年的自媒体人,是个伟大的人”。运营“鬼脚七”微信账号、在淘宝搜索就职的文德如是说。

在过去一年间,微信用户规模飞涨。微信公众平台本身的精准到达特性,使得微信成为一个天然的媒体平台。“一对多,自广播”,很多媒体人从微博等其他平台迁移,在微信上做起了自媒体

第一波尝鲜自媒体的群体来自近水楼台的TMT领域。一时间,从原来央视就职的罗振宇到程苓峰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航,仅是财经媒体圈的账号已有30多个。他们开设了诸如“罗辑思维”、“云科技”、“移动吐槽”、“科技观察”、“山寨发布会”之类的账号。另一类账号则属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或者创业者。比如“鬼脚七”和“小道消息”。他们善于表达,有自己对行业的独特见解,有个人的写作风格,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可引发粉丝持续围观,是所谓的“魅力人格体“使然。

这期间,程苓峰的“云科技”账号收到唯品会、搜狐等公司陆续广告订单后,大大刺激了同行群体,一时间微信自媒体的商业化似乎近在眼前。出于共同发展壮大等目的,他们还发起了诸多自媒体联盟,以实现抱团生存。

对自媒体人而言,几个月的尝鲜,人们对微信媒体属性的探索,推广和种种商业化尝试似乎让人们微信自媒体的认识越发清晰。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对照下,已经有所心得的自媒体人在信心和担心的交织中,正进入一个躁动期。他们正企图克服种种困难,跳出比较单一的商业模式,寻找更多可能性。

不可错过的微信公众平台

必须说,在一个高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年代,躁动比迟钝似乎更保险一些。

2012年,微信用户一年间从1亿跃升到3亿,人们在微信上驻留时间增多,微信的媒体属性渐渐显现。

“不管是用户基数,还是社交关系链,很难有一个新的平台有比微信更加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几乎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初创业必须要借助的一个先发平台。”苏娟说。她在微信上开设了“她生活”女刊,主打女性的情感营销。

从去年下半年起,在新出现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平台运营者可自己排版,可是文字或者图片,每天向订户发送一次"微信",慢慢有了媒体的雏形。

某种程度上说,微信的媒体属性不是官方赋予的,而是依赖于用户的自发掘。从性质而言,尽管微博和微信都具有“一对多”的特点,但传播属性迥异。

微博是“广场”,微信是“会所”,有人这样形容微博和微信的区别。微博通过转发和评论可做到即时新闻的横向大范围传播。相比之下,微信信息可直接推送到用户手机,微信比微博精准且到达率高,微信更适合精准内容的点对点传播,两者各有千秋。

尽管无法像微博一样大面积的进行信息扩散,微信自媒体通过运营者的个人魅力依然积累了不少粉丝。

自2013年1月3日开始,文德在“鬼脚七”账号上推送文章,已经四月有余。截止到目前,“鬼脚七”的微信的订阅量达到67100多人。这四个月间,微信公众账号的订阅量最初每天为100人次,后来每天增长可达1400人次左右。现在文德不再刻意追求新增订阅用户,订阅数逐渐降低到1000人次以下。但他发现,订阅用户的忠诚度越来越高,目前每天收到的回复能在4000-5000个,多的时候能到8000个。

这样的增长态势无疑让自媒体人感到兴奋。

在投资人董江勇看来,以往困扰媒体人的一些问题在微信上已经不见了。他说,微信的传达方式已经降低渠道的门槛,加上既有的内容影响力,以及公众平台的优势,微信内容比以往更容易传播。

走向小而美?

在自媒体人一窝蜂试水微信自媒体的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另一面渐渐显露。本身的媒体特性使得海量内容推送成为最次的选项。自守其小,坚持小而美成了微信自媒体的新目标。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微博相比,微信更侧重社交,媒体属性比较弱。微博信息属于广播式的,用户只要关注账号,无需对信息有触发动作即可收到信息。微信实质上是“点对点”的,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接受信息,在推送信息增多的情况下,用户的点开率将大大降低。这让本义上的精准营销大大打了折扣

某一个科技类官方账号的统计是,每天发送微信文章的用户点开率大都在5-15%之间,如果某天推送了相当重磅的文章,用户点开率才可达到20%。

“少即是多,不要试图把大推内容一股脑推送给读者,把内容做精更重要。”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

对自媒体人自身的考验时时刻刻存在着,小而美似乎可以帮助运营人员部分克服一些精力不足带来的困难。

对于兼职做微信自媒体的人而言,在微信上的表达并非自己的主业,只是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或者表达的欲望使然。事实上,即使是一种业务爱好,如果仅靠单个人的精力,做到持续一贯的撰写、发布运营十分困难。

在微信公众账号开设几月后,一些有名的账号开始出现人员松动的迹象。比如,“云科技”变成了程苓峰和他的朋友们。“移动观察”账号从一个人变为由两人维护,因为身体原因、工作原因微信账号无法持续更新是家常便饭。对于同时在媒体就职又运营自媒体账号的人而言,自媒体与就职媒体在内容以及立场的分野也成为棘手之事。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