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汽车网站做得都很垃圾。”那是2003年,李想拿了驾照、买了人生第一辆车,对汽车有了点感觉,但市面上的汽车网站没一个让他满意。
作为久负盛名的80后成功人物,泡泡网让李想成名,但也是他心中的隐痛—没能做到第一。在互联网这个行业,第一和第三相差的不只是一个第二。李想反思,最重要的原因是没能抓住行业变化周期。这个周期被ZOL(中关村在线)抓走了。
李想怪自己太年轻,没把握住机会,“当时二十出头,懂什么呀?”
2004年,李想发现汽车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于是和合伙人樊铮筹备做汽车之家。此时,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汽车导购垂直网站,包括2000年创办的易车网、2002年创办的爱卡汽车和太平洋汽车网等。李想决定在市场逆转的时候,拼抢下汽车网站的老大,就赌这个周期,赢了就赢了,赢不了再做其他的。
汽车之家如何揽入9个亿?
李想与秦致
2005年6月,汽车之家正式成立,李想对它的定位是“一帮汽车产品爱好者的网站”。2007年,汽车之家有了将近1000万元入,广告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可供对比的是,李想1999年创立的泡泡网,2005年的营收为近2000万元。
创办汽车之家时,李想24岁。他的优势是年轻,敢做敢闯;弱势也是年轻,缺乏管理经验的积累。前者决定公司是否能做起来,后者决定公司能做到多大。虽然经验可以通过试错去积累,但时不待人。和丁磊、马化腾等人相比,李想创业时已经对手环伺,竞争激烈,试错成本很大。弯路走个半年,便可能被对手一剑封喉,再无活路。
如何做大,成为李想的新难题,他想把汽车之家做起来之后拱手让贤,不再做大哥。这个“贤人”就是投资人薛蛮子向李想推荐的秦致。
秦致是金牌海归,此前的人生和大部分留学生并无二致,读书、工作、再读书、再工作。从中国到美国,他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爱荷华大学、哈佛商学院等名校,曾供职于IBM、加拿大北方电讯、麦肯锡等跨国公司。2005年底,受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影响,秦致决定回国一试身手。
在没有遇到李想之前,秦致认识了另一个比李想更资深的“土鳖”蔡文胜。蔡文胜,福建石狮人,长秦致3岁,高中没毕业,最早做服装贸易,慢慢开始介入互联网生意,靠投资域名赚了不少钱,2003年时模仿hao123创立网址导航网站265。2005年,蔡文胜正想找一个“洋气”的人帮他管理265公司,经熟人推荐,他和秦致见了一面,马上就谈妥了。
蔡文胜的公司位于厦门。从2006年1月到2007年6月,秦致以“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在265公司完成了最接地气的职业历练,期间他帮助蔡文胜完成了谷歌的投资和后面一系列并购。
薛蛮子恰好同时是265和汽车之家的投资人,就向李想推荐了秦致。汽车之家的团队和秦致接触了几个月,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了认可。2007年7月,秦致就任汽车之家总裁,而李想和樊铮成了副总裁。“我不把企业当孩子看,没有那么严重的控制情结,它只意味着商业盈利能力、效率。”李想说。
在李想眼中,秦致恰好有他们所缺的东西。除了李想和樊铮,汽车之家最初的团队就是几个泡泡网的员工和一些几乎零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擅长做产品,了解用户,但是欠缺管理和销售经验。
腾讯电商控股生活电商部总经理、原康盛创想CEO戴志康这样评价,李想是能把汽车之家做起来的人,而秦致是能把汽车之家从100做到1000甚至10000的人。“如果秦致没进来,你们可能会怎样?”面对《创业家》记者的这一问题,李想说,“不知道,可能会多走很多弯路,可能就会输了。”
秦致这些年来不得不经常面对来访者的同一个问题—你是企业家还是经理人?“我不是汽车之家的亲妈,而是奶妈。我们的核心管理团队从二十几个人变成二百多人,我是带着这个团队长大的,我从来没给自己以创业者或职业经理人的定位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