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银行最近遇到的真实案例。
不久前,一家咨询公司找到了该银行相关信贷负责人,表示可以向他们出售不少地区中小企业包括税务、水电、个人征信、海关数据等在内的“打包信息”,并含蓄表达了这些数据来自权威的政府部门。
“大概意思是,已经有人对各个政府部门中小企业的信息进行了整合,现在不方便直接出面,而是委托我们咨询公司来向金融机构出售。”一位知情人士称。
此后,该银行对这家咨询公司进行了核实,结果印证了该公司背后有比较权威的委托人,其提供的中小企业信息也来自于政府部门数据的整合,且目前已经有多家大小不一的银行在与其合作。银行若需要获取一家企业的上述打包信息,需要向这家咨询公司付好几十元。
“但是最后银行思考再三,还是没有与其合作。”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一则担心信息准确性,二则认为数据的售价较高。
小企业征信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企业和企业主的工商、税务以及个人信用报告,这部分被看做硬信息;一部分为企业和企业主的口碑等,被视为软信息。硬信息的缺失激发了一个有待规范的灰色市场:虚虚实实的第三方征信数据买卖。
小企业征信体系残缺
上述情形江苏银行一位地区信贷负责人称也多次遇到,“有过几家自称第三方的数据公司联系过我们,表示可以提供我们地区中小企业在政府部门登记的信息,但是真真假假我们很难判断,所以还没有合作过”。
面对小企业抵押物普遍不足,银行贷款时更关注信息充分收集,为了做到信息交叉印证,银行信贷员需要获取大量硬信息:工商、水电煤、诉讼、海关数据等。
“这些信息在江苏政府部门都可以申请查阅,不过看税收要去地税,看外贸数据要去海关,查诉讼要去法院。”上述江苏银行信贷人士表示,算来了解一家企业信息需要走几个部门,而小企业贷款数额小,一笔赚不了多少钱,很不划算,一般有的信息就放弃了。
“据我们了解,小企业硬信息是由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双牵头,发改委负责整合政府部门登记数据,人民银行则收集企业和企业主信用信息。”上述江苏银行信贷人士称。
不过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银行人士都称,目前尚未发现一个地方政府能够免费、全面提供当地中小企业硬信息。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组建、维护的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已8年来,截至今年已收录1800多万户企业、8亿多个人信息。
但对这一数据库,上述江苏银行人士认为实用性还有提高空间,“进入这个数据库的企业可以拿到贷款卡,但由于收录信息有限,我们很难依据贷款卡就发放贷款。还有这个数据库对小企业覆盖面也有限”。
“从我们调研看,小微金融机构服务对象是被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小微企业和‘三农’等低端客户,其无征信记录,无法在央行分支机构征信系统中查询到。”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牵头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指出。
无奈联手电商
记者从P2P公司拍拍贷一位负责人处获悉,2012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引入小企业、小商户借款者,同时获取更充分的小企业经营信息,拍拍贷找到了慧聪网进行合作,后者为国内B2B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信息已为王。坐拥海量信息的电商,俘获的不仅是拍拍贷,也在捕获渴求小企业信息的商业银行大鱼。
“浦发银行已经和‘e店宝’签订排他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也在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上述股份行人士透露。
e店宝是一家为淘宝店主提供财务管理软件的公司,淘宝网卖家使用的财务软件一半以上都由该公司提供,理论上,e店宝可以掌握其网商企业客户相关财务管理数据。
分析人士认为,阿里金融核心优势也就是这些企业的各种经营、财务数据,银行如果获取这些店主的财务信息,将方便营销贷款等一系列服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