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爆料”的张先生目的很直接:要求一家“合作”银行允许他提前赎回刚买进的200万元理财产品,并继续与他“合作”。“否则我的资金链肯定要断,还不上的钱还不是银行埋单。”他左手擦着额头上的汗,右手捶着桌子。
张先生名片的头衔是一家民营进出口公司的老板。背面密密麻麻印着公司业务:服务进出口企业、专业报关、代办外汇、海运订舱、办理商检……他与银行所谓的“合作”到底是什么,记者并没有看出什么门道。
“那些小业务就是充充场面找找客户的。”张先生言简意赅,“我主要帮人海外进货,在银行代开信用证,然后套钱做点投资。”
“但是现在银行要逼死我。”他告诉本报,近期去银行开信用证越来越难,因为有“三条绳索”束缚着:银行开始对开立信用证进口品种、企业资质、信用证期限设置了诸多限制。
套现生意经
对于大宗进口依靠延时付款信用证套现的模式,简言之,就是在银行开立180天期信用证用以进货,然后将货物快速脱手套现,相当于获得一笔短期贷款。所不同的是,张先生是一个信用证的代开方,全无囤货和销售的风险,他的套现,本是一笔无本无风险买卖。
据张先生称,他在上海、苏州、深圳、东莞都有网点和业务,从事过“该死的电解铜”,也帮忙进口过铝粉、电解镍,甚至做过粮油、原木等。
至于客户,他称,不是每一个贸易商都在外经贸部门办过进出口经营权;即使有此经营权,大多数中小企业也不具备在银行开立大额国际信用证的资格,或是可以开具但额度不够;即使额度足够,中小企业也需向银行先缴全额保证金,而在他这里则大多数不必。
张先生的秘诀是:“搞得定”银行。
此外,无法在银行开立信用证的客户一般会找国有大型贸易企业代开信用证。对此,张先生还有另一套“虎口夺食”的秘诀:第一,“并非每一家民营企业都能被大国企看得上,国企看不上的企业我看得上”;第二,“我有比国企更多的优惠”。
张先生说,大型贸易企业一般很强势,有些民营企业进口商销货不及时都会被封杀。而他非但不封杀企业,还给更多实惠,比如免手续费,甚至不赚差价。或是在“资金行情好的时候”对大额进口单子价格“倒贴”,如代客户进口5000万元货物,只收客户4950万元。这笔看似赔钱的买卖若能帮助张先生套取5000万元资金3个月(即信用证期限6个月,但仅用3个月完成进货和出手给客户),即使以低于市场拆借平均价格的月息两分来计算,张先生的资金收益也达300万元。
张先生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依据不同银行、不同进口货物和不同出单国家,他交给银行开具信用证的保证金比例约为10%~20%,有个别银行甚至因其买了大额理财产品而不需要交保证金。他的客户一般会自行和国际卖家商定买卖事宜,他则只需出面作为代理进货方,货到国内后再以内贸的形式卖给实际进货方。为了防控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风险,依据行规,他一般会收取客户30%~50%的保证金,有时也收取全额保证金。
不过,张先生也有苦恼,即有的客户需要等自己把货物卖出后才能将款项给张先生,这样货物一旦滞销,张先生就无法套现。此时,张先生会愿意压低出货价格帮助客户销货,以便更快套取资金,保障自身现金流稳定。他的客户因此得以低价销货,就有了破坏市场价格机制的风险。
对于本报记者评价此信用证“中介”行为手法新颖,张先生不屑一顾:“你去‘阿里巴巴’看看,不止我一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