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生存的公众账号
除了营销模式的“短周期”硬伤之外,由于微信平台本身需要维护“隐私保护”和“防骚扰”等特点,腾讯官方对微信公众账号过度泛滥的信息也开始不再容忍,公开反对利用微信搭建营销平台。同时坊间开始流传的微信5.0版本中,微信公众平台将公众账号分为了企业号和订阅号两种,将庞大的订阅公众号纳入到这两个折叠文件夹之中,企业号一个月推送一条,而订阅号一天推送一条,同时所有订阅号的消息都会在一条消息中保存,这也意味着曾经依赖大量消息推送的公众账号将可能面临收缩。
来自腾讯微信产品总监曾鸣“反对将微信作为营销平台”的表态无疑给生存现状不佳的企业公众账号“浇上一盆冷水”。曾鸣表示,“一些企业在公众平台上盲目追求用户数,把平台当作宣传渠道,对用户进行信息轰炸,就像过度开垦土地,只能产生短期效应,损害平台和企业自己的利益。用户体验依然是公众平台的基石,微信要做的,是回归沟通本质,提升用户体验,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够良好运作的生态系统。”
目前,受到腾讯认可的营销方式主要分为三种,认可的功能包括群发消息、单人消息推送、自定义消息回复的被互动群聊,用户分组、用户资料查看的素材库管理以及包括提供CRM(客户关系管理)、会员卡绑定在内的服务定制。其中招商银行信用卡、南方航空、央视新闻、国家博物馆、广州公安、广东联通则被微信视为值得推广的CYE营销模式。微信官方称将执行“造精品化战略”,这意味着知名企业和机构的微信公众账号将得到更多支持,而一些草根账号则可能面临被排挤的窘境。
有趣的是,正当微信营销市场“风声鹤唳”之际,另有一些平台却在抓住机会展开抄底,希望夺取原有明星公众平台的品牌资源。据了解,米聊启动了对VIP账号的招募,VIP账号订阅发布平台支持发送文案、图片、视频、语音、外链等功能。新浪微博给认证自媒体开通了面向所有粉丝的私信推送权限,并为认证自媒体的主页增加了“文章”功能,可以收录其长文章并链接到专门的页面。只不过,目前不少明星账户仍然对来自微信之外平台的挖角冷眼旁观,拥有优质用户基础的微信仍然是品牌所认可的传播平台方。
微信商业化版图猜想
针对腾讯调整微信公众平台,一时之间也引来诸多猜测,到底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完善微信整体生态圈、优化微信营销平台,还是从自身运营角度看抛弃微信营销市场转而其他营利方式,都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体以及运营模式。这也成为腾讯未来将微信商业化的重要抉择。
不少微信营销业者坦言,微信调整公众平台的确可以为用户防范信息骚扰过度的问题,但就产品活跃度而言,失去广泛的营销市场对于微信使用体验而言并非绝对好事,一刀切的调整做法可能也会伤害用户的需求。去年年底,微信也曾对公众账号实行平台调整,收回公众账号内容编辑权并提供统一的图文消息编辑器,部分账号因过度推销产品受到禁言处罚。但由于过度调整,造成不少草根账户的第三方微信内容平台被集体秒杀,其中不乏受到用户追捧的账号。
“如果微信只专于成为一个通讯产业,那么势必就会存在一个局限,商业化的出路很小。”在传媒梦工场信息总监朱晓鸣看来,微信的主要发展防线是如何与传统产业结合,通过微信和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将整个线下市场串联起来。微信如果发展O2O,应该会从线下开始再转至线上业务。”
今年三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便曾公开表示,微信很快就会开始商业化运营,可能考虑首先在微信平台上推出移动社交游戏,以实现微信的商业化运营。另外,未来几个月腾讯还将在微信平台推出出租车等服务的微支付选项。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微信可能仍会采用和更多的服务型模式去结合,草根创业者可以通过为微信表情、皮肤、数据分析等产品提供外包服务,或者通过公众账号开发应用开放平台,为CYE用户提供应用体验及定制化信息,又或者为微信搭建数据运算、数据关系的数据开放平台。这也意味着,除了营销市场之外,微信平台未来发展以及商业化路径也将引领新的创业浪潮。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