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
5、中小房地产企业:挤压式破产
中小房企“退房”事件正在愈演愈烈。调控“寒冬期”,广东顺德、湛江等地房企的破产申请被公之于众。去年以来,中恒集团转让广西房地产100%股权,浙江刚泰控股宣布资产重组转攻矿业。分析指出,房地产TOP10企业及TOP20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再度提升,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预计,未来3年内至少有30%的内地房企被淘汰,企业总数将由目前约5万家减至3 .5万家。中小房企土地市场遇挤压、资金链不稳固成致命要害。而合作开发、以二手市场买地或收购股权等方式曲线拿地,成为房企维稳发展的“救命稻草”。
调控进入“寒冬”前,不少小房企进进出出,各种注册注销并未引起关注。直到2012年4月9日,开发规模过亿的杭州金星房产被爆向法院申请破产,一声惊雷震倒多米诺骨牌。
建设银行在2012年向全国38家分行下发的2012年房地产行业信贷调整文件中,规定“分支机构不得对小企业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时“开发贷占对公贷款比例超过15%的一级分行、各限购地级市所在地分行,应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投放,降低集中度”。这令中小房企处境雪上加霜。
“从金融支持领域,中小房企根本就是金融系统在明哲保身或上级压力下的弃子。”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房地产研究者薛炯文说。
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表示,现在一些企业的危机之果两三年前就已种下。在2009年左右房地产市场火爆之时,大量企业向房地产市场集聚,创造了房地产市场的“畸态繁荣”。无论主营业务是何种行业,只要成立个房地产公司,买块地、盖上房就不愁卖,就能赚钱。例如申请破产的杭州金星房地产,之前就是从事香精行业,到2008年才涉足房地产。 航运业
6、航运业:央企中国远洋可以不破产 其它企业可以吗?
中国远洋”老船长“魏家福正式离任中国远洋,把A股亏损王留给马泽华。
魏家福频频被称为"A股史上最大亏损上市央企的掌门人",旗下最重要的上市平台中国远洋被ST,并岌岌可危。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魏家福顶着三度"A股亏损王"的帽子,接受了众多媒体的狂轰滥炸。
作为央企,中国远洋可以不倒闭,因为有政府的补贴。但是航运业的其它企业或许没有这么幸运了。
“当前航运业正经历着百年不遇的大萧条,中国航运业连续两年罕见地出现全行业严重亏损,航运业面临着行业性‘破产’的可能。”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董事局主席高彦明表示,应加快航运业振兴,解决运力过剩的问题。
航运业持续低迷,航运企业经营“惨淡声一片”,尤以干散货航运市场为甚。在2008年航运业最“风光”之时,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曾一度达到11793点;而去年BDI平均值为920点,比2011年平均值1549点下跌40 .6%;与此同时,燃油及相关成本又居高不下。航运业亏损仍在加剧。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A股13家航运板块上市公司发布的2012年业绩预报显示,其中5家上市公司面临亏损,长航凤凰、宁波海运、中海海盛等3家公司预亏13.9亿元。中国远洋也发布业绩预亏公告称,继2011年巨亏104亿元之后,2012年仍将出现较大亏损,并发布退市风险警示。
运力过剩是航运低迷的根本原因。高彦明表示,由于前几年航运市场的“泡沫繁荣”带来了“天量”的新造船,而大量的老龄船又没有及时退出市场,使得全球运力激增,超出正常需求30%左右,造成运力“灾难性过剩”。
航运业的出路还是解决运力过剩的问题,否则有可能发生航运业行业性“破产”的可能。 信托
7、信托公司:坏孩子早晚会被管教
吉林信托诈骗案,将信托行业偿付风险再度放到市场面前,用市场人士的话说就是“信托通过几年畸形发展,到了开始还债的时候了。”今年以来,从“青岛凯悦”到“三峡全通”再到“舒斯贝尔”,甚至包括目前事件走向尚不明确的*ST珠江信托融资展期遭拒一事,信托业风险一再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资产规模从3606亿元到8.72万亿元,信托业只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目前,我国信托资产规模已超过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金融业“老二”。但信托大跃进的背后,却是风险隐患的暴露以及竞争加剧的隐忧。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6月28日至12月31日,信托行业合计有1537只产品将到期,其中有582只信托产品是2011年发行的。集中兑付为信托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不排除会爆出信托兑付风险的案例。
舆论中,信托公司已经被当做”庞氏骗局“的典型。
历史上,信托公司曾经经历过一场清理。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信托有好几百家,后来经过清理整顿只剩了60多家。现在,信托业的风险积聚,“倒闭的风险很大”。经济学家谢国忠说。
尤其是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高度依赖“影子银行”发行的单一信托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此前,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微博)认为,央行不会允许银行类CYE金融机构破产,但不排除有信托或证券公司,在流动性问题、资产质量恶化的情况下,出现资本金短缺以至清盘风险。
据悉,《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已经在银监会部门内部征求意见,具体什么时候出来暂无时间表。但毫无疑问的是,一旦条例出台,信托公司很可能又将首当其冲。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