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在社会上整体性扎根的时代,任何个体的创业行动就应该不再是稀奇事。当人们能对“富二代”创业坦然看待的时候,那就证明我们社会的创业观念真的转变了,鼓励创业、扶持创业的氛围真的浓厚了。
一位家族产业过亿元,却自立门户开包子店的湖北小伙郭立恒,受到媒体关注。80后的郭立恒与伙伴们,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做包子,只因为他不喜欢身上“富二代”的标签,想当“创一代”。(7月9日《楚天金报》)
“富二代”创业的故事,总会引起人们关注。或许有人觉得,富贵家庭子女创业,不怕输,因为输得起。相较而言,普通人家的子女,要敢于创业、不怕失败,往往需要更多的勇气与胆识。事实上,创业激情、创业动力,对每一个年轻人而言,都是难能可贵的。现在是,无论出身贫或富,社会上敢于创业的人太少。
当我们把郭立恒还原成普通人,对他的解读会更理性。对每个年轻人来说,不管是小康之家,还是富贵门第,年轻一代应该是怎样的状态,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话题。在崇尚个人奋斗,提倡机会平等,鼓励人人拥有梦想的社会,不应该放大家族权力、财富对下一代的影响,即使这样的影响客观存在。
创业者不仅贡献社会财富,也是时代精神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下海者,成为今天中国的商业领袖、行业精英。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时代的活力,思想中澎湃着理想的激情。他们身上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品质,经得起成功、扛得住失败的精神,是年轻一代需要传承的精髓。有担当、有闯劲、有目标,不盲目等待、不一味依靠,这才是时代需要的创业姿态。
现在的情况是,一些年轻人更习惯于安稳的生活,害怕折腾。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创业的激情,是什么消磨了他们创业的意志?又需要从制度设计、社会氛围上给予什么支持?这都有必要放到社会发展的大时代中来思考。
创业看似是个人的职业选择,实则反映的是社会的整体活力。个别“富二代”白手起家创业就让社会大吃一惊,很难说创业成为了一种文化。一个创业在社会上整体性扎根的时代,任何个体的创业行动就应该不再是稀奇事。当人们能对“富二代”创业坦然看待的时候,那就证明我们社会的创业观念真的转变了,鼓励创业、扶持创业的氛围真的浓厚了。
社会职业千百种,并不是唯公务员、唯白领独尊。《楚天金报》曾在6月发起武汉“默默赚钱”小行当的调查,在这座城市,还有月入两万的房屋维修师,凭借技术7年之内在汉买房的锁匠,开上宝马车的皮具护理工,收益不错的进口水果店店主等等。这些依靠双手,凭借智慧和技能谋生的劳动者,展现的正是个人奋斗的力量,展现的正是社会发展的丰富性。
当个人的奋斗与拥有的机会成正比,外界的权力与财富等因素退出对小人物命运的主宰时,社会的公平公正必然向前推进一大步。但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扪心自问,自己为梦想尽力了吗?拼命争取了吗?舍得付出了吗?机会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