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公式3:县城生意=与厂家的关系+与顾客的关系
百合解析:“在县城这样人际关系紧密的特殊市场上,生意的本质其实是人情营销,口碑营销,用质量博取顾客的信任,再从信任向顾客推荐利润高、支持力度又好的产品,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除了“拿来主义”,小县城独有的人情营销、关系营销就属柏艳华自己的心得了。当年她卖过一款银杏洗发水,当地一位领导的司机购买后推荐给了领导,一句“局长都在用”在全县掀起了一股抢购潮。正是从那时她开始意识到,小城市里的流行产品,本质上不过就是身边的人都在用的东西。于是在向顾客推荐产品时,她会有意无意地说:“某某也在用这个”,或者某单位的哪个人用了这款产品有什么评价。在7万人的县城里,“某某”中总会有顾客熟悉的名字。
每当县里搞活动,柏艳华就与主办方合作,提供产品作为纪念品,于是全城人都能从电视等媒体上看到县城的“知名人士”在用百合的产品;逢年过节,她会联系一些企事业单位,以较优惠的价格向对方提供团购,作为给职工的福利,不但增加了销量,也无意中向市民传递着“好单位都发百合的产品”的信息,提升着百合在东明人心中的品牌形象。
为了“照顾”老顾客保留非热销的品牌,恐怕也算县城生意的一个插曲。美的已经不再是热销品牌,但之前积累起的一批老顾客请柏艳华把这一品牌保留下来,于是现在整个菏泽地区,只有柏艳华的店里还能看到这一品牌,换来的是,只买这个牌子的老顾客,总会带新顾客来购买其他产品。
不过2009年前后,百合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后,似乎就走到了一个瓶颈期。柏艳华发现,无论再怎样引进新的品牌,再怎么做促销活动,对店里营业额始终都没能再有太大的拉动。多方考察后,她发现了问题所在:东明县城人少,目标顾客有限,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有限。唯一可以提升的空间就在于客单价。而这背后的功夫,同样是处好与顾客、厂家的关系。
首先,柏艳华选送员工参加全国美容导师培训与考核,由她们在店里开设咨询台。在销售中店员不推销产品,而是询问顾客需要解决哪些皮肤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在解决皮肤问题的过程中,店员和顾客成为了熟人。熟人生意的本质是,自己与顾客之间因为熟悉而建立起高度的信任,因此推荐的稍高价的产品也能为顾客接受。
为了在市民当中建立这种“熟人”意识,柏艳华在店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教师节凭教师证领礼品,情人节针对情侣有好礼相送,高考上线考生500元免单,期末成绩在90分以上的儿童会员有奖,店里可以免费称体重,会员每年可以凭积分兑换礼品或代金券……几乎所有的东明人,都可以找到百合和自己生活的连接点。百合不是某个人的熟人,而是所有东明人的熟人。
除了和顾客做“熟人”生意,和厂家也是“熟人”间的买卖。
柏艳华记得自己曾经参加一个品牌订货会,看到厂家经理因为订货量不理想失落地一个人坐在台阶上,出于不忍心她订了一万元的货,后来在筹备Cye旗舰店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这位经理特别向厂家申请让她欠款拿了数万元的产品;
和厂家够不够“熟”,直接影响到对方的支撑政策和力度,最后影响到销量。小县城的顾客非常习惯产品搭配赠品的销售方式。百合作为雅丽洁第一批直供客户,在其面膜新品上市时,一次性得到厂家提供的1万片赠品。充足的赠品不但让这一品牌的面膜热销,还极大地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量。而当初市场上比较高端梦妆和高诗初进百合时,因为是名品,厂家基本没有给什么政策上的支持,反而销售不理想
随着与顾客、厂家关系的深耕,同时品牌结构的完善和销售模式的成熟,从2011年起,百合客单价大幅上升,营业额一举突破1500万元,成为鲁西南第一大店。
如果把市场比做一个金字塔,处于金字塔结构底端的与东明类似的县城市场,多少有着一些自己“反常规”的商业公式。于是有了小品牌逼退名牌的“神话”,也有靠赠品多取胜的草莽招数,还有自成一套的靠人情维系的销售方式……却在无形中形成了这些市场化程度偏低的战场的壁垒,也成就了柏艳华们的腾挪空间——如今的百合已经向东明更大的市场扩张,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