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计生参加过太多这样的追悼会策划。重点打造殡葬礼仪产品是他一直认可的思路。很多家庭在失去亲人那一刻都会崩溃,没有人会去很好地打理亲人的后事,于是王计生又抓住了这个CYE商机。“我们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追悼仪式,我们的每一场追悼仪式都是专属于一个人的。但是我们不能偏离产品的核心,那就是要让每一场告别仪式都变得美丽。”王计生俯身捡起飘落到草地上的粉色蝴蝶结,然后轻轻系到宾客席上,最后深深鞠了一躬。
丧业之道
福寿园的接待大厅,玻璃窗前有一对年迈的夫妻正在给自己选择逝后的葬式。价格表里的价格构成有:穴位位置、占地面积、墓碑朝向、石碑材质、10年起付的维护费、一次性绿化费……最后老夫妻选择的这一块占地1.5平方米的小型艺术墓碑的价格在14.8万元,如果他们选择传统意义上风水最好的坐北朝南方向,且靠近松江和天马山的区域,那这个价格就无法准确估量了。
“我们还是不能接受把自己的骨灰埋在树下,宁可多花点钱,也要立个碑,小一点也行。”老妇人说。
这是老一代人拥有的根深蒂固的“入土为安”观念。但是为了拓展墓地功能,福寿园推出了新型的环保节地葬,价格在八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将是王计生面临的新挑战。
环保节地葬就是把骨灰埋在树下、草坪里、花坛旁、甚至是房间内,以节约使用空间和土地面积。从盈利的角度来看,节地葬的单价远不及墓碑葬的价格高,但是节地葬占地面积小,因此开发密度就会增大。一块10平方米的土地,墓碑葬可以做4个,树葬可以做10个,花坛葬可以做14个,如果做草坪葬就会更多。对福寿园来说,只要能把量做起来,同样可以带动营收,并且还会大大降低建造成本和维护费用。
但节地葬刚推出的时候,市场接受度几乎为零,王计生知道转变人固有的观念是个长期工作,同时因为殡葬业的特殊性,介绍宣传每一款节地葬产品,除了要提炼其特色,还需要有技巧地以情动人。
走到树葬前,王计生会对客人说:“当你看着它从树苗长成树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是亲人生命的延续。我们会种上日本冷杉树、茶花树、桂花树等长得慢且根系不发达的树,到了夏天还要盖上网棚,为树遮阴。”
走到花坛葬前,王计生会讲:“每一个人生前都是一朵花,让他生后也做一朵花吧。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季节种上不同的花,待到花开季节这个园子就会非常美丽。”
走到室内葬前,王计生会讲:“把亲人安葬在室内,不会被风吹雨淋,还可以把亲人的骨灰盒拿出来抱抱,和他说说话。”
这样人性化的表达,明显更能打动客户。福寿园节地葬推出第一年,销售额仅占全年销售额的5%,如今每年销售约1500座,占到全年销售额的60%。
阴事阳做新思路
福寿园还有一大特色,便是三年前上线的3D数字墓园。3D墓园的效果与福寿园实景相同,客户只要登录网站,花上几元钱购买虚拟的祭奠鲜花和贡品就可以为亲人祭扫。
中国人一般更愿实地祭扫,为什么福寿园还要多此一举?一是因为在每年入园的用户中,有很多都是从上海走出去的海外华人,“这批人能占据每年入园客人的10%左右”,这些用户的亲属子女很多生活在国外,回乡祭扫路途遥远,推出网上墓园方便他们随时祭奠亲人。
而且,福寿园有句口号,“阴事阳做”,即阴事也可做成互联网时代的阳光事业,同时与实体福寿园形成互补。
福寿园今年还推出了更先进的多媒体科技葬。
王计生带记者走进塔楼,有一层楼显得略为冷清。楼层的每一个房间四壁都镶嵌着大小相同的白色格子柜,柜前有一块黑色的屏幕,柜子里面什么也看不到。但是只要用磁卡轻轻一刷,柜子自动打开,亲人的骨灰盒就会从里面慢慢平移出来。这时候黑色的屏幕会不停滚动逝者生前的照片和人生故事,还会播放逝者生前喜欢听的音乐。当家属把柜子关闭以后,多媒体屏幕就会自动黑屏,便于为逝者的隐私保密。
由于室内环境的特殊,不能烧纸钱、点香烛,所以选择多媒体葬式的逝者骨灰盒旁将会放满鲜花、系满黄丝带,每一位前来缅怀他(她)的友人都会在心愿卡上写下祝福,然后挂到其骨灰盒前以表哀思。
虽然目前福寿园还没有销售出去一个多媒体科技墓,但王计生坚信,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是未来的大方向。毕竟传统殡葬中的豪华墓葬与豪华祭品,让人们对殡葬暴利诟病不已,也助长了为挣活人脸面,不惜借死者炫富摆阔的畸形心态。这样的不良观念实际上加剧土地锐减,也加重了逝者亲属的负担。
说到提升客户消费观念,福寿园一路走来,从把公墓变成公园起,不就是一直在刷新着人们对殡葬行业的固有认识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