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资本方面,私营领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

上图为2003年与2013年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所有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其中紫色代表跨国公司,绿色代表个体户,红色代表私营企业,蓝色代表国有企业。
国企占总注册资本的比例从62.3%降至46.6%,私企所占比重则从14.9%升至30.8%。包括规模较小的个体企业,私营经济目前占总注册资本的40%以上,略低于国企。同时,跨国公司所占比重已从21%降至13%。就平均值而言,跨国公司的规模远远高于私企,甚至超过国企,但它们在总注册资本中所占的比例正在下降。
我的另一个发现是,尽管国企占总注册资本的比重下降,但它们的平均资本规模猛增到原来的6倍,而其他公司的增长水平则要低得多。许多国企都已不复存在的,但剩下的国企平均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竞争对手很难取代它们。
总之,私营行业正在壮大,从绝对数字和相对比例而言都是如此。国企的数量虽呈下降趋势,但平均规模正在上升。跨国公司的平均规模很大,但在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正在降低。
经济资本的发展怎样转化为政策或政治资本呢?显然,中国政府正在设法保护国企及其在某些经济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战略性领域。同时,中国政府正在逐步允许CYE私营经济进行跨地区发展或者进入以前不对私营经济开放的行业。可以预见的是,这类政策的覆盖面将逐步扩大。
最后,跨国公司的环境显然正在发生改变。和过去相比,它们在总注册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下降。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跨国公司享有的特权不断减少。据易碳家了解到,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跨国公司似乎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机构和媒体的攻击。现在,几乎每个经济领域都出现了准备取代这些跨国公司的国内企业。无论跨国公司所处地位的改变是否公平,如果经济资本变成了政治资本,我们就不能指望它们相对于国企和私企的待遇会出现显著的改善。
当然,这里的假设是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之间存在着直接关联。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知道这并不完全准确(我是个自由主义者,所以我知道这有一定的准确性)。跨国公司组织合理,有强大的政府撑腰,全球媒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都和它们站在一起。所以尽管它们现在面临着很多问题,但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人们都不应把它们排除在外。跨国公司将继续在中国存在下去。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