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无法精准引流。对于很多餐饮起来说,其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往往是有特殊需求,比如很多餐厅都希望能够将下午茶服务借互联网企业推送给消费者,但互联网企业都缺乏手段将消费者精准吸引到该时段。
尤其是基于地图的O2O,在对商家宣传时,互联网企业往往宣称能够将某地每天数十万人流进行引导,但商家一旦提出更具体要求(如某一时段、针对某一菜品)或提出考核人数,互联网公司则很难满足。
(3)CRM玩法已经过时。被微生活收购的通卡,以及与微博合作的雅座,都是CRM玩法,但此类玩法同样无法受到餐饮企业欢迎。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实体会员卡还是CYE虚拟会员卡,其目的无非三种:存钱、打折吸引消费和信息采集。但在互联网时代,会员卡存钱的意义已经消失,没人会将金钱存放在微信会员卡中;打折则是只会影响收入的玩法;信息收集更是无聊。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会员卡玩法早已过时,餐饮连锁企业"李老爹"自08年起通过雅座辛苦积累了5万会员,实际并未能产生什么效果,如今几乎已全部废弃。
3.互联网企业需要由广告平台变为服务公司。在很多餐饮老板看来,互联网企业只是一个广告平台,其向这些平台投入广告费,平台能够为其带来一定客源,这是一个花钱买客源的过程。因此互联网公司的销售人员去推销时,很多商家的要求也很简单:投入广告费,进而产出利润,如果广告费大于产出,就会认为互联网企业是来忽悠的。
两岸咖啡的副总裁李国彦表示:"两岸咖啡的消费者平均年龄是30岁,互联网公司带来的客流平均也就在5%左右,但两岸咖啡仍坚持在大众点评、微博大量投入广告费,其原因在是为培养未来消费者。"
从餐饮老板的需求来看,互联网企业最需要改变的是其商业模式,即由广告平台变成服务平台:由单纯的引流变为依时间、地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引流,甚至最好能帮助餐饮企业实现点菜、结算、售后调查等一系列工作,但目前来看,还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
目前业内热炒的多个成功O2O案例,如雕爷牛腩、黄太吉煎饼等已经证明线上营销和线下服务确实能够很好的结合,但这些案例成功的原因是其企业本身具有较强互联网营销能力,是餐饮企业自身的成功营销,而非互联网O2O概念的成功。但这也正为互联网O2O公司提供了思路,如果能够将营销服务打包一对一提供给商家,商家必然愿意付费购买服务,如此,互联网公司才能摆脱沦为广告平台的困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