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Bandier音乐产业项目,与其他一些科系(体育管理、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等)联合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例如,“信息技术引论”要求学生创建一个假想的企业,并在他们的业务中使用IT工具。“在硅谷的春假”为学生提供了利用一个星期的春假参观技术新创公司的机会。
•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的数字媒体创业中心内为学生开创新媒体企业提供了一个“家”。该中心每年一度主办商业计划竞赛。
•城南创新中心利用一个废弃的仓库设立企业孵化器,为社区企业家提供的场地设备、培训咨询、和相关服务。
•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举办"专业Startup周末",每次为学生们邀请一家业界合作伙伴。
•退伍军人和军人家属办公室协调八所大学为残疾退伍军人提供了一个创业训练营。他们还提供专门针对伤残退伍军人的家属的项目。
•城西小企业发展计划为社区企业家提供很多方面的帮助,包括商业协会、小额融资、培训班、咨询服务,等等。
常见的项目元素
在各不相同的"生态系统"框架内,我们确实发现的常见元素和方法(好比是创业课程的氨基酸),以各种方式加权混合在一起,其中包括:
•由教师监督的在课堂上进行的正式课程,面向本科和研究生的水平;
•由教师监督"辅助课程"(即课外活动)项目,例如实习、 讲座、和俱乐部,有的算学分有的不算;
•"浸入式"的(培训)活动,例如商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专门针对那些对建立的企业有特殊的兴趣的、前景看好的学生;
•商业计划竞赛和收集"点子"的活动,旨在激发对创业精神的兴趣和宣传学校相关专业/项目;
•交谊和联络活动,用来联系有志于创业的学生与导师、团队成员、以及潜在的投资者;
•实习和其他体验机会,用以弥合大学生活与走出校园开始职业生涯的反差;
•奖学金和其他鼓励计划,以吸引和发现创业人才。
不是每个学校都使用每个元素,也没有两所大学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使用一种元素--同时许多大学都创造了新方法、或根据所遇到的具体情况对已有的方法即兴改良。
我们也在各校的实践中发现一些相同的做法和挑战。下面我们将分五个方面依次探讨:
•定义创业教育的服务对象;
•平衡相互冲突的课程要求;
•创造和维持一个对创业有利的校园文化;
•大学课程与周边社区的衔接;
•界定衡量成功的标准。
考夫曼基金会创始人,尤文·马里恩·考夫曼(Ewing Marion Kauffman)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50 年他用5000 美元在家里的地下室一个人创办了自己的药品公司。到1989年他将公司卖给梅里尔·道制药(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的时候,工司的年销售额已经是9亿3千万美元,并且雇用 3400名员工。1966 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成立,其宗旨是弘扬创业精神和促进青少年教育. 基金会现在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基金会之一,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创业的基金会.
相关阅读:
前瞻:应在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