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老三
“说实话,这些年海尔的速度慢了,没有以前那么快了。”前述家电行业专家坦言,“而且为什么海尔这几年被美的、格力超越了,主要是因为空调业务。其实家电简而言之就是,行业你就看空调数据,板块你就看格力。”
从产品架构来看,格力主打空调,并生产一部分小家电和其他产品,产品线最短;美的电器同时布局空冰洗3大业务;而青岛海尔在空冰洗之外,还生产小家电、热水器、以及进行渠道综合服务,产品线最长。
具体而言,冰箱一直是青岛海尔的拳头产品。海尔是靠冰箱起家的,在业内包括在消费者中形成的口碑是不错的;第二就是它的洗衣机,它的洗衣机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大力发展,在市场上有比较好的反响。
2012年海尔的中国市场占有率为27.2%,排第二的是美的的13.5%。海尔全球市场份额为9.6%,与美国惠而浦平齐。
“几乎不会有人否认,海尔的洗衣机世界第一,海尔的冰箱世界第一。比如说,它的冰箱销量至少是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加起来的总和,洗衣机,曾经美的也对它产生过威胁,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威胁了。总之,冰洗海尔的优势太大了,其他家电跟它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接近青岛海尔的人士表示,“但问题是,格力是空调世界第一。空调这块的空间确实比冰洗要大很多,冰洗保有量来说基本上达到很高水平了,再往上增长阻力比较大。所以格力后来居上。空调代表就是格力,第二就是美的,海尔算是排第三吧,还经常面临被超越的可能性,排在后面的智高(空调)、奥克斯(空调)都在盯着海尔。另外还有这么一个观点,消费者只能记住排名靠前的前两个品牌。去卖场之前,你肯定要想一下,我去看哪个品牌,你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只有2个品牌,第3都不行。所以就说确实是,大家一提空调就是格力第一,美的第二。你要问一般的消费者,他可能还要想想,才能说得出来第三是谁。”
记者统计历年年报发现,早在2004年,青岛海尔、美的电器和格力电器的空调销售收入还较为接近,分别为格力135.72亿元、美的101.30亿元、青岛海尔76.63亿元。后来因为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对对空调业务的形势误判导致了和同行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
“后来海尔遇到发展瓶颈了,开始把重点偏向于空调业务。换了很多领导,换来换去,这两年稍微好点,空调,跟美的和格力的差距缩小了很多。”前述接近青岛海尔的人士告诉记者。 去年,得益于美的电器重组腾出的市场空间,海尔空调销售增长良好。
不过,记者统计2012年年报发现,从销售额来看,青岛海尔空调销售仅147.69亿元,只有美的电器的1/4(514.64亿元),格力电器的1/6(888.86亿元)。
从主营业务贡献度来看,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占整体营收的88.79%,美的电器75.60%,而青岛海尔仅贡献18.49%(冰洗占48.14%)。
前述家电行业专业人士向记者解释,“空调市场是非常特别的,它的渠道是以专卖店方式为主的,在国美、苏宁里边,海尔空调的占有率并不比格力和美的低,但是在外面其他的渠道,海尔太弱了。海尔要求零库存,要求现货现款,就是下游商家先把订单交给海尔,海尔再根据这个订单的量去生产,所以它的库存是非常低的。这有一个优势,在淡季的时候它不会造成太多的亏损,不会积压太多的货;但是旺季的时候,因为拿到订单再生产,明显它的供货速度就会有一定的滞后。如果产品突然迎来爆发了,那么没有库存它就没法进行铺货。很多空调的渠道商都是比较反对海尔的这种做法的。你和格力、美的的空调比没多大优势的话,那我就不代理你的,只做美的、格力的。”
对于青岛海尔而言,家电市场已经达成共识给予10-11倍的估值,估值上变化空间不大,如果业绩没有超预期,股价则没有上涨动力。“所以只能通过类似于与KKR合作这样的消息来刺激股价。”前述华北家电分析师告诉记者。
重组搁置
“青岛海尔一直没什么大动作,记者接触到的某华南家电研究员还表示,“这次它停牌和KKR的合作,我们刚开始还猜是重组,可能是集团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因为它之前一直在说这个。”
2011年青岛海尔曾明确了整合资产的方式和时间表,显示了集团将上市公司做强的目标,当时公布包括以下6点:
海尔集团海外白电资产:计划自2011年起,海尔集团用五年时间将海外白色家电业务整合进入公司,主要是集团在海外的4个控制制造公司。加快公司的业务全球化布局进程。
海尔集团参股的部分白电企业股权转让给公司:集团参股的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和青岛海尔开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以及其他白电企业,集团将力争5年内将其持有相应股权转让给公司,减少少数股东损益。
注入家电上游资产和业务:自2011年起,海尔集团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与公司业务密切相关的家电上游资产和业务——包括模具、特钢、新材料等注入公司的工作。促进公司充分利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
减少关联交易:海尔集团支持将海外贸易业务注入公司或公司的控股公司海尔电器,减少出口关联交易;支持公司减少采购原材料的关联交易,完成后公司关联交易会降低到30%以下。
注入其它家电相关资产:海尔集团考虑自2011年起,用五年时间将白色家电业务外的其它家电相关资产和业务——比如彩电、家居业务等注入公司。
海尔集团在收购兼并、投资新的家电业务项目时,公司具有优先选择权。
如今2年已经过去,可以看到第1、4、5项还没有完成。
对此,青岛海尔在给记者的回复中表示,“2011年初,为进一步促进青岛海尔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全球家电龙头企业,海尔集团承诺,将青岛海尔作为旗下家电业务整合平台,自2011年起,在五年内拟通过资产注入、股权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青岛海尔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做大做强,2011年6月公司迈出整合第一步,收购海尔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持有的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股权。本次引入KKR,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海外业务的资产整合是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领域。未来公司将按照承诺内容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海尔后来其实重组这块一直都没什么动作。”前述华南研究员则认为,“不过集团比较优质的资产也在港股(海尔电器)、A股(青岛海尔)两家公司里头,剩下的资产注进来其实对股民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说实话,比现有的上市公司的资产的盈利能力差,比如说它的彩电、手机,这些东西装进来会拉低上市公司估值的。”
记者获取的海尔集团2011年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整个海尔集团的总资产达到了691.41亿元。光是长期股权投资这个领域,海尔集团就投资了65家公司,涉及行业五花八门。相比之下,格力集团旗下只有三大板块业务,分别是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格局相对清晰。
这一点得到了海尔集团内部人士的认同,“海尔这个企业确实比较奇怪,它在各个战场都有动作,但是可能就是因为产品线比较长,然后四处出击,铺的面太广,什么都做,多元化太分散,有点浪费资源。”
拿到10%股权的KKR,能改变这一切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