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现在的市场玩法
通过做智能硬件的toB定制,要盈利不能靠一款产品,必须多增加产品,而且每一款产品针对不同的需求行业有自己的商业模型。比如面向养老市场的智能穿戴产品,李永旭就认为这个他们会自己做,因为这类产品是要配合云服务的商业模型,只有自己前后端都掌握体验才行得通。
据了解,现在深圳这样的toB定制规模在逐渐增大,之前是总金额在200万以下的单子不做,现在是300万以下的单子不做了。以一个总金额300万的单为例,如果产品成本在150元/台,至少需要定制方有2万台的量。按零售价500元左右算,整个产品会有600万左右的毛利,ODM公司利润在50~100万之间。
在定制需求一方,通常是某个细分行业的品牌,要做这样的产品也要有足够的渠道保障,比如做一个2万台的产品,如果消化期是1年,月销量要能有2千台的保证,那他至少得保障有5万台的渠道保障,才能控制风险。
所以现在的玩法是,ODM厂商要有足够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切入到新的产品,而定制公司则要掌握足够的市场。
谁更适合做toB市场
并不是每个智能硬件领域的公司都具备toB的能力,有的也不适合。幻腾智能技术总监李龙毅讲,他们的智能灯产品有一定知名度之后,就不断收到各种定制需求的邮件,由于产品的特性,有很多是酒店类的公司,希望进行灯光控制的智能化改造,同时还有一些传统的巨头公司,要和他们合作做产品。
但李龙毅说,这些需求他们都没有太理会,他认为,“这是个团队喜好、基因、风格问题,愿意和消费者打交道还是更愿意和企业打交道。”显然这个年轻的团队还是更愿意和消费者打交道,做好toC的市场。
什么时候引爆市场?
据刘宗孺讲,现在海尔也已经在深入地和他们谈产品的CYE智能化定制,涉及到所有的白电产品线。这样的考虑,海尔半年前就已经开始,现在已经下决心开始转型,推进产品的智能化。
刘宗孺同时认为,“早期toC的量会更大,后期toB的市场更大”。以他们的产品为例,现在toC的更多,他认为很快会达到对半分的比例。而且toB市场后续的增长潜力会更大,因为现在很多传统家电厂商在观望阶段,如果都进入,可能每个需求都在100万级别,是很难想象的。
在未来2年,智能硬件会进入爆发期,ToB企业定制市场会比个人市场更快,因为在传统品牌的产品带领下,这种普及会是悄无声息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