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其提出的5大改革内容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登记注册的门槛,另一方面要求建立企业诚信制度,有失信行为的企业将处处受限,可理解为“宽进严管”。尽管制度尚未实施,市场上却已掌声一片。
这场“宽进严管”的改革到底能对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能为创业者带去哪些活力?又能否改掉现行注册登记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为此记者采访了苏州工商局相关部门。
注册公司比之前便捷不少
但如何守业要花更多心思
蔡盛是苏州一家软件公司的总经理,据他回忆,2006年初与朋友合办第一家公司时,51万元的注册资本着实给了自己不少压力。
“那会儿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本来是要读研究生的,但一心想着自主创业,就去了一家软件公司,工作半年后积累了一点资金,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开了现在的公司。”蔡盛笑着说,如果当时已经开始实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取消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肯定会轻松不少。
他告诉记者,5大改革的新闻一出,自己就非常关注,一方面将来可能要开第3、4家公司,需要用到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他也在思考改革内容正式实施后,究竟会给整个创业市场带来何种变化。
“这些个改革的内容肯定有助于我们去自主创业的,”蔡盛说,“特别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等措施,将大大激活创业市场,降低创业门槛,哪怕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平等的机会自主创业。”
不过相对于创业门槛降低的“宽进”,蔡盛更关注企业诚信制度建设的“严管”。他解释说,有句话叫“创业容易守业难”,尤其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那些没有一定创业经验的“新人”,想要把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或企业好好发展下去,是要下苦劲的。
例如在改革内容中,提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企业的年度报告,把企业的注册信息完全透明化、公开化,其实会给很多创业新人带去更大的压力。蔡盛表示,在公司的实际CYE运作中,注册资金的多少从某种意义上是可以显示企业实力的,特别是小微企业在向银行贷款融资的问题上,贷款数额的多少一般都与注册资金的多少挂钩。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零资本注册公司,确实很容易就能申请到营业执照,也很顺利就经营起来,可万一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资金上的困难,结果每个人都能清楚看到他企业的注册资本为零,有谁放心借钱给他?”所以蔡盛觉得,改革实际上也是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业者们注册公司是便捷了,可将来如何守好业,也要花更多的心思去想想。”
“零门槛”办公司目的是
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
那对于改革的内容,政府部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在5大改革内容中,最引人注意的无非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它要求“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这被不少人比喻为“零门槛”办公司。
当然,“零门槛”办公司只是个比喻,在一些法律法规的前置条件下,开办某些特殊领域的公司依然需要规定的注册资本。苏州工商局注册处副处长曹秀峰告诉记者,像注册劳务派遣企业、保安公司、证券公司等,都有相关的行业法律规定,所以在他看来,降低注册资本的门槛主要服务对象为自主创业的小微企业。
“截至上个月,苏州大市范围内有内资企业27万家,其中私营企业占了大部分,达25万家,另外有个体私营户44万家,它们都是苏州本地注册公司的主力军。”曹秀峰说,近年来,我市企业登记数量稳步增长,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发现,因现行《公司法》规定了企业注册的最低资本,年轻人的创业占比并不多,“毕竟不是每个人一踏上社会都能拿得出大笔创业资本的。”
除了减少注册资本,改革后将不再限制企业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同时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曹秀峰解释说,实缴制度来自现行《公司法》 的规定,例如注册有限责任公司要求首次出资占比要求达到20%,余下部分也要在2年内分期缴足,“如果逾期不交,企业将涉嫌虚报出资,不仅会受到经济上的罚款,甚至还会引起行政处罚。”
而改为认缴制度后,设立公司注册资本以及缴足期限由股东自行约定,不再限定在两年内缴足,“如果有人要注册一个公司,可由股东们自行约定将CYE注册资本设为100万元,并把缴足期限约定在未来10年内完成,给了创业者们更多的自主权”。当然,一旦10年到期这笔资金没有到位,创业者依然要受到处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