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佐斯的事业范围内,内容生产和售卖是一条贯穿始终的核心路线,就像亚马逊对开拓平板电脑市场采用的商业模式一样,2013年继续改进升级的Kindle业务并不是想通过销售硬件来获取盈利,只是通过硬件销售为出售数字内容打下基础。
这样来看,贝佐斯看似不可思议的跨界新闻业便有了其逻辑所在。通过亚马逊已经或将要抢占的客户“桌面”可以订阅新闻内容,而新闻的订阅也可以与亚马逊的其他产品走到一起,哪怕只是简单地作为广告主的亚马逊需要媒介进行推广就有很多想象的合作空间。
而且借助享有盛名的传统媒体,贝佐斯也更容易吸引那些能真正生产高质量内容的作者,从而为亚马逊所需要的强大的内容供给奠定来源。
对于跨界协调,贝佐斯是再擅长不过的了。相信也有更多的人期盼看到,没有多少经验的贝佐斯将如何变革《华盛顿邮报》,为传统媒体摸索出一条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郑爽)
关键词:私有化
关键人物:戴尔创始人、CEO
迈克尔·戴尔
影响力指数:★★★★
从宣布私有化开始,在经历八个月的艰险历程后,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终于在2013年9月通过了250亿美元收购交易私有化方案,于10月29日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摘牌,在上市25年后重新成为一家私有公司。
“我死了也会关心这家公司,我热爱它,”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这样告诉他的员工,“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是最令人兴奋的,戴尔公司没有退市前是无法做到这点的。”
尽管看上去戴尔公司的前途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但如今48岁的迈克尔·戴尔,又把私有化后的戴尔公司当作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新创企业”来领导:在市场竞争中,戴尔公司不仅要面对传统对手惠普及IBM,更需提防新生代的亚马逊。
对于私有化后公司的发展,迈克尔·戴尔清楚意识到,未来的业务不能再像10年或20年前那样依靠PC,而将进一步扩宽业务范围,企业和解决方案服务软件将是重点考虑的领域。不仅仅专注于近期,同时也在考虑云计算、移动以及大数据等众多IT领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经过四年的努力,加上斥资130亿美元对服务、软件及其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并购后,该公司如今只有60%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个人电脑业务。尽管服务及软件领域所占份额不足1%,却成为戴尔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上一财季,戴尔公司的服务与软件业务收入上涨9%,营业利润更是全部来自服务部门。
“私有化的最终成败,要等到10年乃至20年之后,才能看到结果。” 戴尔表示,私有化后,摆脱了华尔街只关注季度业绩的束缚,不再受到美国证监会、分析师、投资者和媒体的轮番质疑,公司把优先考虑的指标放在现金流和增长率。(刘琼)
关键词:女性领导力
关键人物:通用汽车CEO玛丽·芭拉
影响力指数:★★★★
2013年,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被视为是在男性统治的商业世界中,获得高位、拥有权力的女性代表。但实际上,在美国,2013年女性管理者入主高位的典范并不是桑德伯格,而是玛丽·芭拉(Marry Barra)。
2013年12月11日,全美汽车制造业三大巨头之一的通用汽车宣布,任命现年51岁的玛丽·芭拉为公司的新CEO。
舆论的焦点之一是,汽车行业长期以来都是商业世界中男性统治的绝对领地,一个女性管理者的形象似乎很难和巨大的机械手臂联系在一起。
接班人的任命不该是一条娱乐新闻。一番热议之后,理性的判断和评价开始脱颖而出。
通用的多位高管都给予玛丽·芭拉极高的评价。其中最突出的评价,来自于通用汽车的前任CEO 丹·安克森(Dan Akerson),其就表示,看到玛丽·芭拉上任的感觉如同看到自己的女儿大学毕业,并称她是他职业生涯里遇到的最有天赋的执行官之一。
而从通用汽车管理的角度而言,玛丽·芭拉上任还意味着通用汽车对自己传统的回归,即任命来自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担任最高层领导。
由于上任的时间短,目前对于玛丽·芭拉能给通用带来多大的变化还有待证实,但显然,通用此前表现意味着玛丽·芭拉将要打一场硬战。
自金融危机之后,通用一直处于飘摇之中,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财力以及国内需求上的打击,另一方面,通用已经多年缺乏出色的车型来抓住新兴市场。有评论尖锐指出,通用的品牌价值也在下降。
此外,玛丽·芭拉还面临长期男性统治下内部文化的挑战。(严薇)
关键词:逆袭
关键人物: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和Netflix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
影响力指数:★★★★★
在很长的时间内,华尔街都看低特斯拉(Tesla)和Netflix的价值。一个屡屡被提及的原因是,特斯拉和Netflix两者都处于传统行业,且都面临巨无霸对手的竞争。
2013年,特斯拉股价总计涨幅为346%,Netflix则为296%。毫无疑问,这是华丽的逆袭。
特斯拉和Netflix的标杆意义在于,它们是凭借互联网在传统领域逆袭的典范。特斯拉生存的方法论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思维来制造电动汽车,Netflix的两次重要的成功则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用户数据的合理开发以及流媒体的应用。
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成为特斯拉和Netflix。因为并不是每家公司都会有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这样的领导者。
在公司内部,埃隆·马斯克和里德·哈斯廷斯是技术和效率的推动者。埃隆·马斯克几乎不惜一切代价的挖人砸钱给予特斯拉技术支持,埃隆·马斯克本人则亲自监控着产品的进展,特斯拉的一个创始人就因开发效率的低下被埃隆·马斯克等赶出公司。
里德·哈斯廷斯则长期驻扎在技术团队,跟踪团队的技术开发情况,公司每一次技术的升级里德·哈斯廷斯都有介入,Netflix及时转向流媒体领域的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里德·哈斯廷斯长期奋战在一线,对一线的趋势保持着超常的敏感。
而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埃隆·马斯克和里德·哈斯廷斯也都长期顶着巨大的压力前行。
埃隆·马斯克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特斯拉要占领更大市场时必须要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意味着要在流水线上开展速度的竞争,而这是传统企业的强项。对于长期精工细作的特斯拉,这是一个挑战。华尔街已经有文章在鼓吹特斯拉要想发展最好是要卖给通用。
而对于Netflix而言,“未来的竞争将更加凶残。”里德·哈斯廷斯说道,早先里德·哈斯廷斯所提到的装备竞赛还未过去,更为烧钱的内容时代已经到来。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