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诞生打破了手机界的“生态平衡”,其以“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和消费者产生共鸣,使人气和销量扶摇直上,迅速成为国内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然而“树大招风”,小米在几年内迅速崛起,让不少手机厂商望眼欲穿,小米模式被纷纷模仿,使得小米的优势慢慢消失。
据证券时报的报道,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机厂商开始复制小米模式。日前,酷派推出了电商子品牌大神系列,线上预售量5日内称突破1000万部。这一惊人的预售量不仅再次验证了互联网的“魔力”,更证明了其他公司通过模仿小米也很容易实现销售奇迹。
对此,小米公司掌门人雷军近日对媒体表示,小米模式百分之百可以复制。雷军同时称,有的人会说,如果大家都在复制,小米不就没饭吃了,但其实在一个行业中,如果一家企业抢占了山头,别人再想抢夺回来并不容易。
雷军的理由略显苍白。业内有观点认为,代表国产手机最强水平的“中华酷联”杀入互联网手机领域,将对2014年的小米构成极大威胁。去年底,华为荣耀系列新品手机的定价和运作模式被认为剑指小米,相对于红米799元的价格,华为推出的荣耀3C定价798元,而小米则迅速作出反应,宣布红米降价100元出售。
近日酷派推出电商品牌大神系列,产品从配置到定位,亦被舆论解读为明显针对小米。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华为的荣耀系列还是酷派的大神系列,都取得了不俗的预售成绩和销售成绩。在低价智能机市场竞争越来越惨烈的时候,小米降价也是无奈之举。
事实上,目前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开始向电商转型,比如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这四家国内传统的“四强”,其他的如金立、康佳、海信、TCL等品牌也正在打通电商渠道。
一个问题是,当大家都在复制小米成功经验的时候,谁能够脱颖而出?
小米的成功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上成功,而非产品的技术、工艺、品牌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
雷军说,小米优势就是随时在网上动员上百万人跟公司一起干,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利用很低的成本,吸引消费者并且了解客户的需求。
问题是,小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巩固优势,其他公司也可以。而技术研发、工艺设计、渠道覆盖方面的实力,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复制出来,它们需要企业长期、大量的金钱和心血的投入,逐渐才能建立起品牌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美誉度,而这些因素,才应该是苹果和三星能称霸全球的根由。
当然,小米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到现在行业翘楚的地位,小米模式居功至伟,只是这种商业模式被复制的门槛和成本都比较低,当缺乏核心竞争力时,小米模式的优势极容易被蚕食。
就目前来看,国产低价智能机市场上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价格战已经开始,有的品牌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另一些品牌,在电商平台的销量上,差距也比较明显,分化已然显现。
2014年或成为互联网手机品牌“厮杀年”,成为洗牌和分化的关键时期。想要不被淘汰甚至脱颖而出,关键是提高品牌的议价能力、丰富产品线,这些需要依靠企业持续增强自身不可替代或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有这样的前提,小米模式才能够持续。
柳传志谈小米
而对于小米模式,联想柳传志给出了他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小米几乎也是属于不可复制的模式,必须得雷军这人按什么方式做才能做出来,小米的运营成本非常低,非常低就是直接控制几个层面,而不是用多层级的管理方式,使得运营成本降低。
这当中如果不是雷军本人特殊的精神和魅力,他的这些价值观是否相同,你从外面招进的人价值观不相同,很难实现,你把那些人省了自己做没事。小米再往下发展,比如除了手机他可能会做小米路由器,小米电视,在更多面开阔的时候,雷军是不是一个人能照顾到,真的照顾不到,他可能需要企业文化建立。雷军现在只是想做一个小公司,做人不多的公司,做到很大的规模。
我现在很难想象他到一定的规模,会不会有高挑的目标,董明珠的模式是经过了长久的考验。现在有些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我本身也是没有理解的,比如说没有战略是最好的战略,这我真的是看不懂,可是人家真的这么做了,人家就成功了。这里边确实自己不理解的就不敢随便下结论。比如像生命科学,有的事情你觉得很神奇,比如发波这个事,当初了人凭什么相信有电磁波,这确实很离奇,有很多东西你未必真的了解,比如现在承认人身体里边是有经络是有穴位的,而且经络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是谁最早发现的?是黄帝发现的。你怎么能想象,两千多年前的人,他怎么会发现这个经络的存在呢?所以有很多事情,目前的人能力不够的时候,就不要一定下结论认为那是对或不对。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