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观察→新闻
    


春节同学聚会催生恐聚族


cye.com.cn 时间:2014-2-4 10:18: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阚枫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癸巳遁隐,甲午奔腾。尽管西历通行于中国已逾百年,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除夕之夜,高堂居上,子孙团坐。大毛、二狗、三丫、四柱,《一个都不能少》,“让红包飞一会”是长辈切切的祝福。而庄严的祈福仪式,则是对来年《私人订制》的祝愿。如果给中国人的“幸福”一个定义,那这便是。这一刻,《人在囧途》的疲倦、事业不顺的《黄金大劫案》、《致青春》的哀伤……都消失在喜庆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月初一的早上,你看,迎来新年的人们个个神清气爽,开门纳客,却也《非诚勿扰》,像精心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一样精心经营着《社交网络》。这就是春节之于中国人:任《岁月神偷》偷去年华、偷去事业、偷去财富,春节一到,便孕育出新的希冀来。

中新网北京2月4日电 题:春节同学聚会催生“恐聚族”:致青春变成名利场?

“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这是2013年流行于网络的一句电影台词。春节假期,各色同学聚会成为人们怀念青春的方式。然而,人是境非,本是回忆纯真年代的聚会却渐渐多了些炫富攀比的意味。当“致青春”变成名利场,面对昔日“同桌的你”,不少春节“恐聚族”感叹“相见不如怀念。”

变味的友谊:从“AA叙旧”到“我来全包”

在离马年春节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孙挺就接到高中同学聚会的邀请,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的同学聚会一半是期待,一半是无奈。”

2000年孙挺高中毕业去上海上大学,作为高中班长,孙挺在高中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就组织了同学聚会。“那年的聚会效果特别好,大家各自说着自己的大学体会,说说闹闹,开开玩笑。”

因为“效果特别好”,从2001年开始,每年大年初四,孙挺的高中同学聚会都如期举行。但是,作为组织者,孙挺发现同学聚会“请人”越来越难,赴约而来的人也是“一些人热闹,一些人沉默,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少,感觉越来越不自在”。

2008年春节同学聚会上的一个细节,让孙挺的感受从“不自在”变得“厌烦”。

那年,正准备结婚的孙挺第一次带着女友参加同学聚会。既是老班长又是聚会组织者的孙挺说开场白时,一位事业得意的同学插话:“老班长,以后咱同学聚会别每个人对份子了,挨个掏钱太丢人,这次聚会所有的我全部包了。”

从那以后,孙挺再也没有组织过聚会。而每到春节,一些“混的较好”的同学却越发积极争着组织聚会,并承诺自己“包场”,聚会的地点也从当年的小饭馆变成大酒店、度假村、高档会所等。

“有的开名车,有的骑摩托,饭桌上谁用的手机更高端,谁穿的衣服更大牌,谁抽的香烟更名贵。虽然没有直接比较,但是明摆着的差距让人越来越别扭。” 孙挺说,十多年的同学聚会,饭桌上,“忆当年”的越来越少,“比现在”的越来越多,聊天中,真情实意的感觉越来越淡,吹牛摆阔的意味越来越浓。

叙旧成资源:土豪同学,我们换个名片吧?

“土豪你好,我们做朋友吧。”在北京一所高校当老师的毕敏觉得,这句当下网络流行语正好可以形容自己的同学聚会。

“‘土豪同学,咱们换个名片吧’,这就是现在我们同学聚会的主题。”毕敏半开玩笑地向记者谈道。

1987年,毕敏从安徽一个县城考上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北京安家。2010年春节,一位多年未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邀请毕敏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因为盛情难却,毕敏按时赴约。

邀请毕敏的那位同学在老家做地产生意,当年的“差学生”现在已是县城里有头有脸的大老板。同学聚会现场,毕敏发现应邀而来的老同学、老教师、老校长,虽然人数不少,但是主角却始终只有那位老板同学。

“大家争着跟他喝酒、换名片,有同学甚至还给他带了礼品,有的希望与他合作生意,但是更多的则是有事希望让他帮帮忙。”毕敏说,80年代的老同学如今都年过不惑,聚会的时候不像年轻人那样“攀比”,却更多了些聚人脉、拉关系的“奉承话”。

那次聚会结束后,老板同学拉毕敏到一旁私语:“我家闺女今年高考,您看报考你们学校咋样,钱不是问题。”毕敏说,直到那时自己才明白老同学盛情邀请自己的另一层原因。

虽然,毕敏对老同学的诉求无能为力,但是此后每年春节,那位老板同学都会邀请她参加聚会。去年春节,在那位老板同学推荐下,毕敏参加了母校举行的“校友春节联谊”。

“学校做东,邀请的同学不论毕业界别,混得不错的老板、官员占大多数,最后大家拍合影,官大财大的人物坐中央,当年的老教师却被排在边上,甚至有的还站着。”

毕敏说,整个校友联谊,台上的校领导像是在开招商引资会,台下的老同学们则忙着换名片、套近乎,饭桌的座次顺序被提前安排好,大家相互称呼中,“某总、某局、某主任”代替了当年的小名或者外号。

相见不如怀念?“致青春”何以变成名利场

去年,一部名为《致青春》的电影在全国引发“缅怀青春”的热潮。电影剧情中有一个细节:大学毕业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当年校园里的活跃人物张开为了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的生活窘境,特意买了一身假名牌参加聚会,并在同学面前故装阔气。

孙挺和毕敏的同学聚会仿佛就是上述电影片段的现实缩影。本应回忆往事、再续友谊的同学会,如今渐渐演变为自我炫耀、斗富攀比或积累人脉的名利场。

又到春节假期,诸如“中年男女为赶同学会扎堆整形”“同学聚会成为过年回家‘九怕’之一”这类围绕春节同学聚会的“怪新闻”又开始出现;一些电商广告也打出“聚会不怕谈房子,楼盘让你买得起”“同学聚会撑面子专用车型”等等诱导意味的标语。

当票子、房子、车子成了大家春节聚会的主要话题,时过境迁,不少人面对昔日“同桌的你”,则成了“春节恐聚族”。

 “都来嫉妒你,看你炫出的家底,都来羡慕你,看你秀出的传奇,兴奋的相聚还有兴奋的一个你,个个都是表演的影帝。”这首名为《恐聚族之歌》的改编歌曲近日在网络疯传。歌词夸张诙谐,调侃出人们对于同学聚会变味的无奈,一些网友在跟帖评论中也感叹老同学已是“相见不如怀念”。

有网友直言,同学之间的聚会更应该卸下所有职业包装,忘记彼此的身份地位,在浮躁的社会竞争中为自己留存一些纯真回忆。而对于“恐聚族”来说,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对幸福和成功的理解也不同,大可不必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徒增烦恼。

去年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孙挺点唱的一首歌曲——《老男孩》引起全场合唱。孙挺说,希望今年的同学聚会上,大家能像“老男孩”那样,在回忆青春时,还能找回曾经的自己。(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