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3岁看小,7岁看老。中凯文化集团董事长郭子龙经营文化产业的天赋,从幼年时期似乎已经显现出来:还没上小学,他就把家里的小人书拿到街上出租。“那可是我平生第一桶‘金’啊!”在接受晶报独家采访时,郭子龙笑道。
2006年开春,郭子龙成了中国文化市场的明星:高价买下《无极》、《千里走单骑》两部国产大片的音像发行权,正当《无极》深陷“馒头”引发的铺天盖地的口水战时,郭子龙独家发行的影片DVD销量却创了纪录。得意之余,郭子龙在广州和记者聊起了他的奋斗史和“文化产业帝国”之梦。
财商,从小开始培养
“环境造就人。”郭子龙很爱说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个典型的潮汕商人:起点低,出道早,发财快。
郭子龙1969年出生在汕头。到了他上小学的时候,他的父母领风气之先,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商人,不几年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富裕户。可就是这样的富爸爸富妈妈,却几乎不给郭子龙零花钱。“我爸爸一直就教导我,天下没有白拿的钱,每一分钱都要产生效益,”郭子龙说,“所以我要花钱只能向他借,不但要还,而且要给利息。”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郭子龙从小就对做生意兴致盎然。除了出租小人书之外,他还卖过西瓜、冰激凌,还在鞭炮厂打过工。“那时候大概每天能赚一角钱左右”,郭子龙回忆说。
郭子龙那时候对抠门的父亲很有意见,还暗地里骂他是“周扒皮”。“长大后我才慢慢理解父亲,他不是不舍得给我钱,而是要从小培养我的自立精神。”郭子龙说。
郭子龙度过了十多年这样边读书边做买卖的日子,到了18岁那年,高中还没毕业,郭子龙感到自己的翅膀已经硬了,于是毅然离开学堂,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生意人。
21岁,成了百万富翁
做个百万富翁,是多少中国人一生的梦想。可是郭子龙,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小伙子,在21岁的时候就实现了,而且一赚就是300万元。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录像机是炙手可热的奢侈消费品。空白录像带也随之成了抢手货。郭子龙就是国内第一批捣腾录像带的生意人之一。
当时全国录像带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潮汕地区正好是个集散地。郭子龙借了辆摩托车,载着成箱的录像带奔波在粤东地区。“几次出车祸,差点把命丢了”,郭子龙心有余悸。就这样没日没夜、风餐露宿地干了3年,郭子龙净赚3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