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演讲融资百万
卖完大白菜,王丹玲留在了南京,她想在南京寻找商机,做点小生意。但究竟做什么生意,她心里也没底儿。每天吃完早饭,她就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转悠,寻找创业的路子。
一天,王丹玲路过板仓街的时候,见路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汽车装潢店,顾客盈门。板仓街地偏东郊,车流量不大,生意却出奇地好,王丹玲深感好奇地来到一家小门面,想多看看这行的门道。
小门面的老板是位中年人,乐于与别人攀谈。王丹玲与小老板闲扯了一阵子,才问到主题:“你们生意这么好,一年下来也有不少赚头吧!”小老板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框,十分不满意地说道:“唉,我这是小打小闹,小本生意,赚不了几个钱,一年下来也就赚个一两百万这个样子。”
几十平方米的小店居然有这么大的赚头,街上车流滚滚,公务车、出租车、私家车这么每天在大街上跑来跑去,灰头土脸的,它们也总该要经常美美容,洗洗脸吧。
汽车要美容要“洗脸”,王丹玲脑际突然闪过一个词“亮脸”。“好,就干汽车亮脸这一行。”王丹玲不禁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创业需要资金,可是庞大的资金源泉在哪呢?没有资金是最大的烦恼,但王丹玲不怕,她说:“有着肥美的田地,却没有多余的麦子做种子,怎么办?借呗,总不能让这么好的田地荒着吧。”
几天后,南京几家有影响力的平面媒体上出现了一则显眼的小广告:免费讲座,给想投资的人一条金点子,演讲主题《商业奇谋:千万富翁从天而降》。
由于贫穷,王丹玲对经济有着特殊的敏感,她一直在自学经济学方面的课程,读了许多财富方面的书籍。她的知识积累这次派上了用场。在暂时租借的一家学校的礼堂演讲那天,前来听讲的人爆满整个礼堂。王丹玲激动异常,她讲得声情并茂,台下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
演讲结束后,王丹玲向所有听讲者发了自己的名片,希望能够寻找到合作者。第二天,就有几位有投资意向的人给她打来电话,约她详谈。几经筛选,王丹玲最终选择了一位在市场上倒卖鸡蛋的暴发户。
几个月后,王丹玲有着自己独特创意的“亮脸”公司营业了。
|